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温汤

温汤

①在今河北蔚县北。《魏书·陆丽传》: 和平时,为侍中司徒,“疗疾于代郡温泉”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 “㶟水又东北径桑乾县故城西, 又屈径其城北。王莽更名安德也。《魏土地记》 曰: 代城北九十里有桑乾城,城西渡桑乾水,去城十里有温汤,疗疾有验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宣化府》: 温汤 “在蔚州北”。

②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南。《魏书·常爽传》: 太延五年 (439),“爽置馆温水之右,教授门徒七百余人,京师学业,翕然复兴”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温汤 “在大同县西南五里”。

③在今河南汝州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梁中大通五年 (533),“魏主狩于嵩高,己已,事温汤”。胡三省注: “历嵩高而南,唯汝州梁县温汤。” 又仪凤元年 (676) 二月,“丁亥,上幸汝州之温汤”。胡三省注: “汝州梁县西南五十里有温汤,可以熟米。又有黄女汤。帝置温泉顿。”

④即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北麓华清池。北周宇文护于此建皇堂石井,隋文帝又修屋宇,并植松柏千余株,形成著名风景名胜区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陈太建十一年 (579),“周天元 (宇文阐) 如温汤”。胡三省注: “即骊山温汤,在骊山西北。” 又隋开皇十五年(595),“上幸温汤”。皆即此。唐贞观十八年 (644)建温泉宫 (又名汤泉宫)。

⑤在今陕西周至县境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盩厔县: “有温汤。” 北周温汤县以此名。


集镇名。在江西省武宁县城西北部。上汤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810。清顺治年间余姓建村,以村边有温泉而得名。盛产油茶。多水电站。有温泉疗养院和非洲鲫鱼越冬鱼池。公路东南接柯龙公路。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冷竹关

    清置,在今四川泸定县北四十里。《清史稿·唐希顺传》:康熙三十九年(1700),营官喋巴昌则集列为乱,“复攻围烹坝、冷竹关”。

  • 辰陵

    春秋陈邑。在今河南西华县西北。《春秋》:宣公十一年(前598),“夏,楚子、陈侯、郑伯盟于辰陵”。杜注:“陈地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陈国长平县“有辰亭”。古邑名。又作夷陵。春秋陈邑。在今河南省西华县

  • 春秋时戎邑。在今甘肃天水市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 武公十年 (688) “伐邽、冀戎,初县之”。《集解》: “即邽戎邑也。” 后置上邽县。古邑名。春秋戎邑。在今甘肃省天水市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武公十年(

  • 牛稠山

    在今台湾嘉义县境。清乾隆五十二年(1787)十一月,天地会义军与清将福康安战于牛稠山,败绩。古山名。在今台湾省嘉义县。清乾隆五十二年(1787年)天地会林爽文等与清将福康安战于牛稠山,败绩,即此。

  • 昌图府

    清光绪三年 (1877) 升昌图厅置,属奉天府。治所在今辽宁昌图县西老城镇。辖境相当今辽宁昌图、康平县,吉林四平、双辽、梨树及公主岭等市县一带。1913年改为县。清光绪三年(1877年)升昌图厅置,治

  • 穿山墟

    即今广西柳江县东南穿山镇。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设巡司于此。

  • 河宗

    指今山西西北部及内蒙古清水河一带。《穆天子传》 卷1: “辛丑, 天子西征, 至于䣙人。 河宗之子孙䣙柏絮……。 戊寅, 天子西征, 鹜行, 至于阳纡之山,河伯无夷之所都居

  • 张皋儿

    即今内蒙古兴和县西南张皋镇。清属丰镇厅,乾隆四十年(1775)移高庙子村巡检驻此。

  • 内丘县

    隋开皇初因避讳改中丘县置,属赵州。治所即今河北内丘县。大业初属襄国郡。唐属邢州。北宋属信德府。金仍属邢州。元属顺德路。明属顺德府。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在河北省西南部。属邢台市。面

  • 首溪砦

    在今湖南桃江县西南首溪港,为宋平梅山蛮后所立五寨之一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安化县: 熙宁六年 (1073) “废首溪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