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安郡
①北齐置,属郢州。治所在慕化县 (今河南信阳县西北)。北周属申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显州置,治所在比阳县(今河南泌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泌阳、桐柏、社旗三县。唐改为唐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淮安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唐州。
(1)北齐置,治慕化县(今河南信阳市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(2)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显州置,治比阳县(今河南泌阳县)。辖有今河南省泌阳、桐柏、社旗三地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为显州。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唐州为淮安郡。
①北齐置,属郢州。治所在慕化县 (今河南信阳县西北)。北周属申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②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显州置,治所在比阳县(今河南泌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泌阳、桐柏、社旗三县。唐改为唐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淮安郡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唐州。
(1)北齐置,治慕化县(今河南信阳市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(2)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显州置,治比阳县(今河南泌阳县)。辖有今河南省泌阳、桐柏、社旗三地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为显州。天宝、至德时又曾改唐州为淮安郡。
在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。《寰宇记》卷85仁寿县:飞泉山“在县东二里。旧名东隅。按《图经》:隋仁寿元年僚反,百姓城于山顶避难,遂有飞泉涌出,僚平泉涸,因呼为飞泉山”。
在今广西扶绥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0永康州: 绿瓮江 “在州 (治今中东镇) 西南。源出州北绿空山,西南流,合思同、罗阳诸水,入于丽江”。
在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东北董家林村。其地发现西周初年燕国都城和匽侯墓葬。
①西汉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北肖王庄乡西南王菜瓜村西二里。三国魏属平原国。北魏属平原郡。隋属清河郡。唐贞观十七年(643) 省入聊城县,天授二年 (691) 复置,属博州。北宋景祐四年 (1
①五代周显德五年 (958) 置,为通州治。治所即今江苏南通市。北宋天圣元年 (1023) 为崇州治。明道二年 (1033) 复为通州治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为通州路治,后复为通州治。明洪武初
南朝宋置,属义阳郡。治所在湖北广水市东。一说在今河南信阳县东南。南齐属北义阳郡。梁废。古县名。南朝宋置,治今湖北省广水市东。属义阳郡。南朝梁废。
①三国魏置,属新城郡。治所在今湖北神农架林区东南。后改秭归县。西晋太康二年 (281)复为绥阳县。西魏为绥州治。隋开皇初废。②隋大业七年 (611) 置,属明阳郡。治所在今贵州凤冈县北绥阳镇。《元和志
即方山。在今河南嵩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5伊阙县:“陆浑山,俗名方山,在县西五十五里。”《清一统志·河南府一》 “方山”条引《县志》称:“陆浑山有二,俱在嵩县东北。一距县四十里,在伊水之西,春秋时陆浑戎
①即横塘。三国吴孙权在建业 (今江苏南京市) 南淮水 (今秦淮河) 南岸筑,六朝时为都城南面防守重地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义熙六年 (410),卢循攻建康,刘裕守石头城,“出阵于南塘”,即此。②在今江
在今山西翼城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翼城县:马泊泉在“县北二十五里。其北有卧马山,泉出山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