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涉县

涉县

西汉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涉县西北二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15涉县: “因涉河水为名。” 东汉为侯国,后复为县。三国魏属广平郡。北魏废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复置,属潞州。大业初属上党郡。唐初属韩州,贞观十三年 (639) 迁治今涉县。后属潞州。北宋属隆德府。元至元二年 (1265) 废,后复置,属真定路。明属磁州。清属彰德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。1928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划归河北省。


在河北省西南部,处冀、晋、豫三省交界处。属邯郸市。面积1489平方千米。人口38.2万。辖9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涉城镇。因有涉河,县以河名。秦属邯郸郡。西汉置涉县,治今县城西,属魏郡。东汉改置侯国,后国除复县。三国魏改属广平郡。北魏省入临水、刈陵县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于涉城复置涉县,属上党郡。唐贞观十三年(639年)徙今治;十七年(643年)属潞州。北宋建中靖国元年(1101年)属隆德军,旋改属隆德府。金升为崇州。元曾复置涉县,后又废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复置,属真定府;二年改属河南省彰德府磁州。清属彰德府。1912年属河南省豫北道,1928年直隶河南省。1941年属晋冀鲁豫边区。1949年改属河北省邯郸专区,1960年属邯郸市,1961年复属邯郸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93年划归邯郸市。地处太行山东麓中低山区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。清漳河由西北入境流向东南与浊漳河汇为漳河。属南温带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等。特产核桃、柿子、花椒,被誉为“涉县三珍”,花椒产量居全国第一,核桃、柿子产量居全省之首。工业有冶金、机械、建材、化工、轻工等。邯长铁路、309国道及涉左、涉磁公路纵横境内。古迹有娲皇宫、千佛洞、紫云洞等。纪念地有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、政治部旧址,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旧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商都镶黄联合旗

    1949年当地解放后将商都旗与察哈尔左翼镶黄旗合并,设立商都镶黄联合旗。驻哈印海尔巴庙 (今内蒙古镶黄旗驻地新宝力格镇北哈音海尔瓦苏木)。1956年改称商都镶黄旗。1960年改为镶黄旗。

  • 望海楼教堂

    亦称圣母得胜堂。在今天津市河北区狮子林桥旁。清同治八年 (1869) 法国天主教会建,次年6月因发生 “天津教案” 被群众烧毁。1897年帝国主义分子用清政府赔款重建,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又被烧毁。

  • 古鉧泉

    在今湖南资兴市东。源出八面山李家洞,为资兴水之源。《舆地纪胜》卷57郴州:古鉧泉“山下有一泉,方圆十余里。泉旁石壁峭立,其泉深邃清澄莫测”。

  • 头关

    在今贵州瓮安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平越州》:头关“在瓮安县东南三十里”。

  • 汤泉镇

    ①金置,属牟平县。在今山东烟台市宁海镇东南四十里龙泉镇。②又名香泉镇。北宋置,属乌江县。即今江苏江浦县西北三十里汤泉镇。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西北部、老山北麓、滁河两岸。面积55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

  • 石亭渡

    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南、广汉市东北石亭江上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大同志》:永宁元年(301),“(赵)廞遣万余人断北道,次绵竹,以长史费远为继,前军宿石亭,(李)特等相合得七千余人,夜袭之,因放火, 杀嵚

  • 穿山

    ①在今江苏太仓市东北五十里。明王鏊 《姑苏志》 卷9: 穿山 “中有石洞,前后通彻,故名。《临海记》 曰: 海虞县穿山下有洞穴,高十余丈,昔有海行者,举帆经其中。今考其洞,上犹通人往来,其下为地去海已

  • 恩洽县

    南朝梁置,属清远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清新县西北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废。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广东省清远市西北,属清远郡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废。

  • 五老山城

    即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东北五女山城。(明)朝鲜郑麟趾《高丽史·恭愍王世家》二十年九月辛亥条:“遣西京都万户安过庆、安州上万户李珣往伐五老山城。”即此。

  • 秺城

    即垞城。在今江苏铜山县北。《魏书·显祖献文帝纪》: 天安元年 (466),诏尉元救彭城,“尉元军次于秺”。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