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图关
亦作浮屠关、佛图关。即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西佛图关。因上有石佛像,故名。为重庆市西重要关隘。《元史·李进传》: 己未年 (1259) 八月,与宋军 “又战浮图关”。即此。
亦作浮屠关、佛图关。即今四川重庆市渝中区西佛图关。因上有石佛像,故名。为重庆市西重要关隘。《元史·李进传》: 己未年 (1259) 八月,与宋军 “又战浮图关”。即此。
在今宁夏灵武县东南境沙漠地区。《宋史·夏国传》:至道二年(996)李继迁寇边,“时朝议或云率轻骑三道捣平夏,或云暑涉旱海,无水泉,粮运艰辛,不如静以待之”。乾隆《宁夏府志》卷3:旱海“在州东南。宋强泊
一名浯洲屿。即今福建金门岛。北宋初年的 《寰宇记》 中已提到该地区有四所岛屿。浯州屿之名始见于南宋后期的 《舆地纪胜》 (书中作涪州屿,“涪” 字当 “浯” 字之误),地属泉州同安县,有居民千余家,为
即今上海市奉贤县东五十里四团镇。清时有县丞驻此。在上海市奉贤区东北角。面积39.8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四团,人口 4000。因地处青村盐场第四团,故名。明、清盐业繁盛,渐成镇。1929年设
1933年11月福建人民政府(即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)置,省会在龙溪县(今福建漳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漳浦、长泰、漳平、龙岩、宁化、明溪等市县以南地。同年12月改为龙汀省。
明永乐二年(1404)置乌撒卫后千户所,属贵州乌撒卫。治所即今云南宣威市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废。
在今山西夏县西北三十里鸣条冈。司马光(1019—1086),字君实,夏县涑水乡人。世称涑水先生。北宋宝元进士,后任宰相等职。著有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涑水纪闻》等。《清一统志·解州》:司马光墓“在夏县西北三
元置,属管番民总管。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西北罗路村。后废。又称罗那州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罗甸县西北罗路。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后废。
即崟原丘。在今河南巩义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8作“岑原丘”。
即今河北滦南县西南三十里司各庄镇。清光绪《滦州志》卷8: 司家庄在“城南八十里”。
在今四川汶川县境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贞元十六年(800),“韦皋拔末恭、顒二城”, 即此。在今四川省汶川县一带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贞元十六年(800年)“韦皋拔末恭、颙二城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