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阳县

河阳县

①西汉置,属河内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孟县西三十五里冶戍镇。西晋末废。北魏孝昌中复置,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怀州。移治北中府城 (今孟县南十五里)。大业初属河内郡。唐为孟州治。金大定中徒治今孟县。明洪武初省入孟州。

②西晋永嘉五年 (311) 置,为河阳郡治。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五十六里,洱海东岸大成村。南朝宋改东河阳县。

③南朝宋侨县,属南天水侨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境。南齐废。

④隋开皇二年 (582) 改陇城县置,属秦州。治所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九十里陇城乡。大业初属天水郡。六年 (586) 复名陇城县。

⑤元至元二十六年 (1289) 降河阳州置,为澂江路治。治所在今云南澄江县西三里旧街子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: “县在抚仙湖之阳也。” 明洪武十五年(1382) 为澂江府治,治所在今澄江县东金莲山上。正德十三年 (1518) 迁治今县东南四里旧城,隆庆五年 (1571) 迁治舞凤山麓 (即今澄江县)。1913年改澂江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河南省孟州市西。属河内郡。西晋废。北魏复置。北齐又废。隋开皇时复置,移治今孟州市南。金大定中因河患移治今孟州市。金、元为孟州治。明洪武初废。南临黄河,向为洛阳外围重镇。唐建中时,置河阳三城节度使于此。(2)西晋置,治今云南省大理市东南凤仪镇。属云南郡。东晋改东河阳县。(3)南朝宋置,治今湖北省宜城市境内。属襄阳郡。齐梁时废。(4)南朝齐置,治今陕西省南郑县境内。属汉中郡。后废。(5)隋开皇二年(582年)改略阳县置,治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陇城镇。属天水郡。六年改陇城县。(2)古旧县名。元至元二十六年(1289年)降河阳州置,治今云南省澄江县西北旧街子。为澂江路治。明时几次迁徙,隆庆四年(1570年)移今治。明、清为澂江府治。1913年改澂江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易水

    有三: 一曰中易水,源出河北易县西,东流至定兴县西南合拒马河。即古武水。《周礼·职方》 并州: “其浸涞、易。” 《战国策· 燕一》: 苏秦北说燕文侯曰,燕 “南有呼沱、易水”。即此。一曰北易水,源出

  • 西斋市塘

    即今湖北松滋县西南五十二里西斋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松滋县(治所在今老城镇)西南有西斋市塘。

  • 三正铺

    亦作三真铺。明置,即今四川万县市西三正镇。清以后裁。

  • 大淤尖

    即今江苏滨海县东北九十四里淤尖乡。旧属阜宁县。清光绪《淮安府志》卷首《阜宁县图》有大淤尖。村名。在江苏省滨海县东北部、废黄河口南岸、界滩淤公路终点站处。属滨海港镇。人口2200。相传清乾隆年间始有居民

  • 王道寨

    即今河北南宫市东南十五里王道寨乡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南宫县图:东南有王道寨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南宫市区东南部。王道寨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540。东汉王霸与邳彤合兵攻邯郸,曾扎营于此,故名王霸寨

  • 九斤城

    在今湖北保康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保康县:九斤城在“县北五十里。相传昔人秤土筑城,以水土轻浮,将成复弃。今荒城犹存”。

  • 禄马驿

    明置,属建昌卫。在今四川西昌市南鹿马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4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 “金川堡” 条内: “ 《志》 云,自司北 (南) 禄马驿东南行,历巴西、鹿角、凹脑者者、黄泥、什结诸铺,至阿用驿。”清

  • 化县

    明洪武九年(1376)降化州置,属高州府。治所即今广东化州市。十四年(1381)复为化州。1912年改为化县,属广东高雷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59年改为化州县。古旧县名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

  • 今广东省简称。因古代为古百越 (粤) 之地而得名。广东省的简称。因古为百粤地而得名。广东称粤东,广西称粤西。一般专称广东为粤省。

  • 黄塘墟

    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大潮镇。清光绪 《茂名县志》 卷2: 县治北 “九十里黄塘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