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沈府君阙

沈府君阙

在今四川渠县北汉碑乡南汉亭村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2渠州:双石阙“在大竹县北一里。其一镌云‘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’。其一镌云:‘汉新丰令交趾都尉府君’。其阙上各镌出屋宇禽兽飞走之像。又有单石阙二,相去双石阙一里。其中镌雕物像,与此同”。沈府君阙建于东汉延光年间(122—125),东西两阙相距21.62米,均高4.84米。东阙书“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”;西阙书“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”。两阙浮雕内容丰富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在四川省渠县北燕家场汉碑乡。为双阙,子阙已废。二阙东西相距21.62米,阙高4.84米。阙身正面刻铭文,东阙刻“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”,西阙刻“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”。二人已无可考。二阙铭文上端均镌朱雀,下端镌饕餮。东阙内侧雕青龙,西阙内侧雕白虎,雕刻精巧。此阙形制和雕刻手法与县境内冯焕阙近似,年代略晚于冯焕阙,当为东汉延光年间建造。二阙巍然对峙,是四川现存石阙之佼佼者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沈府君阙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各庄

    即今河北滦南县西南三十里司各庄镇。清光绪《滦州志》卷8: 司家庄在“城南八十里”。

  • 高平郡

    ①西晋泰始元年 (265) 改山阳郡为高平国,治昌邑县 (今山东巨野县南)。十六国后赵改为郡。南朝宋移治高平县 (今邹城市西南)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移治任城县 (今济宁市)。隋开皇三年(583

  • 百涧山

    在今山东栖霞县东北七十里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“艾山”条下称, 栖霞县有“百涧”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5登州府:百涧山“在栖霞县东五十里。山多水泉,故名。旧产铁”。

  • 永夏土司

    原名雍希叶布。后改称永夏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北查曲流域。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。

  • 淡河

    一名奇尔归图河。即今新疆和静县东北及和硕县境之清水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西州: 自州西南 “经新城馆,渡淡河,至焉耆镇城”。

  • 小胡城

    即今山东德州市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34:小胡城,“唐初窦建德将王小胡亡命至贝州作乱,此城当其所筑”。唐元和十年(815)曾置长河县治此。

  • 东路中右后旗

    即蒙古车臣汗部中右后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央省蒙滚第日特东北,克鲁伦河东岸。

  • 佛龛岩

    在今四川筠连县东南。清同治《高县志》卷6:佛龛岩“壁立千寻,四面峻峭,叛逆何金龙党羽吴山亡、何乏祥等率贼盘踞其中,势猖獗;其对面四方峒亦陡绝高悬,逆党花脸章队长等率党百余伏居,不时出没,掳掠居民,彼此

  • 铁琴铜剑楼

    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古里镇西街。原名恬裕斋,清嘉庆年间建。为镇人瞿绍基的藏书楼。其子瞿镛继续广为搜集,使所藏古集益富,兼及金石。瞿镛尤其珍爱所收藏的一台铁琴和一柄铜剑,故取名 “铁琴铜剑楼”。为我国清代四

  • 邵欢县

    ①亦作昭欢县。东晋置,属晋寿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境。南齐以后废。②南朝宋元嘉十二年(435)以侨流置,属南晋寿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。南齐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