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汤山

汤山

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小汤山镇。《元一统志》:“在昌平县东南三十五里,地名汤山,其上有寺。”清康熙中于此建行宫,并于泉泮凿石为池,乾隆初扩建为浴池。所出泉水温度高,又含硫质,故名汤泉。今已辟为小汤山疗养院。

②在今河北沙河市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59沙河县:“汤山在县西北七十一里。《山海经》云:汤山,汤水出焉。此汤愈疾为天下最。又按《隋图经》云:汤后侧岩上有石室一户,无尘秽,俗号曰圣人室。”

③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闻喜县:汤山在“县东南三十里。以上有成汤庙而名。山产铜,唐铸铜冶于此”。

④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北汤山镇。《寰宇记》卷90升州上元县:汤山“在县东北八十里,西接云穴山,不甚高,无大林木,有汤出其下,大小凡六处,汤涧绕其东南”。《金陵胜迹志》卷3:汤山“唐德宗时,韩滉女有恶疾,浴于汤泉,应时而愈。今称南汤山,以别燕京之汤山”。

⑤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二十六里乍浦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海盐县:汤山“高七十丈,周五里,上有烽堠,与乍浦所相接”。

⑥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沂州:汤山“亦曰温泉。山下有汤泉, 流为汤河”。

⑦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南七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1邓州:汤山“山有两峰,东西列峙。东峰上有汤庙”。


(1)古山名。又称龟山。在今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东南。明嘉靖三十二年(1553年),参将汤克宽率师败倭寇于此。(2)今山名。又称南汤山。在江苏省南京市麒麟门外江宁区。海拔292米。山东南有汤涧,发源于汤泉,故名。汤泉共有六穴,其中二穴在汤山镇内。平均水温 44℃,最高可达 60℃。水中含硫黄、钾、钙等矿物质,可治关节炎、皮肤病等慢性病。建有疗养院和温泉浴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甲凹寨

    在今四川若尔盖县境。清雍正元年(1723)置甲凹寨土百户。

  • 溪子驿

    在今四川平武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龙安府平武县: 溪子驿 “在府西”。

  • 台头堡

    在今河北大名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6元城县:“台头堡在府城南。其地有高台,相传魏惠王拜郊台。村因以名。”

  • 清流关

    南唐置,在今安徽滁州市西二十五里关山中段山口处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周显德三年 (956),帝下诏亲征淮南,“皇甫晖、姚凤退保清流关”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滁州: “西南有清流山,清流关在其南,清流水出

  • 诺水县

    西魏大统中置,属遂宁郡。治所即今四川通江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40通江县: 诺水县 “因县南诺水为名”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唐武德八年(625) 复置,为璧州治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通江县

  • 仙峰寺

   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之仙峰寺。清光绪谭钟岳《峨山总图》有仙峰寺。

  • 莫力达瓦旗

    1934年日伪统治时改布西设治局置,属兴安东省。治所在尼尔基 (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驻地尼尔基镇)。1945年属兴安省。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属呼伦贝尔盟。1958年改设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

  • 野蒲隘

    在今越南西北部黄连山省境。《明史·沐晟传》: 永乐四年 (1406),“大发兵讨交阯,拜晟征夷左副将军……遂由蒙自径野蒲斩木通道,夺猛烈、掤华诸关隘。舁舟夜出洮水,渡富良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安

  • 鸡鸣台

    ①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定州:鸡鸣台,“《图经》:光武自蓟而南,舍宿于此。鸡鸣驰去,因名”。②在今江苏沛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沛县:鸡鸣台“在县东北五十五里沙河北岸。明正统

  • 海岙 (嶴) 镇

    即梅岙镇。今浙江三门县东南梅岙。《清一统志·台州府》: 海岙镇 “在宁海县南百里。旧置铁场于此,今有兵防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