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榆林县

榆林县

①隋开皇七年 (587) 置,属云州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南岸十二连古城。《元和志》 卷4榆林县: “地北近榆林,即汉之榆溪塞,因名。” 二十年 (600) 为胜州治。大业三年 (607)改为榆林郡治。唐贞观三年 (629) 复为胜州治。辽属东胜州。金废。

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侨置,为云州治。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东。八年并入丰林县。

③清雍正八年 (1730) 置,为榆林府治。治所即今陕西榆林市。1914年为陕西榆林道治。1920年属榆林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88年改设榆林市。


(1)古县名。隋开皇七年(587年)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。先为胜州治,后为榆林郡治。五代初废。(2)古旧县名。清雍正八年(1730年)置,治今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。为榆林府治。1949年析县城区设市,县治迁鱼河堡。1950年撤市入县,县治迁回县城。1988年撤销,改设榆林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政县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改新城县置,属隆州。治所在今四川仪陇县西南新政镇。先天初属阆州。天宝初属阆中郡,乾元初复阆州。北宋元丰五年(1082) 徙治晋安故城 (今南部县西北)。元至元二十年 (1283

  • 茅村镇

    即今江苏铜山县东北二十五里茅村乡。民国 《铜山县志》 附图: 县东北有茅村镇。在江苏省铜山县中部。面积84平方千米。人口6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茅村,人口3.6万。1953年属徐州市郊区,1957年属环

  • 武兴山

    ①在今陕西略阳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35兴州顺政县: 武兴山“在县北一百里。其山峻峭,峰峦秀出,竹柏参差,特为蔚茂。出黄檗及漆”。②在今陕西勉县东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6沔县: 武兴山 “蜀汉置

  • 南平关

    ①明置,属南川县。在今四川南川市西南四十里南平镇。②即今云南禄丰县西南南平关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) 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邻水县

    亦作潾水县。南朝梁大同三年(537)置,寄治邻州城(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南)。《寰宇记》卷138渠州邻水县:“因彼州(邻)水以名之。”隋开皇元年(581),“自州城移于岳池溪”(今四川邻水县北二十九里)。

  • 浏口戍

    又名浏阳口。在今湖南长沙市北湘水东岸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“湘水又径刘口戍西,北对浏水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开平元年 (907),楚王马殷“命在城都指挥使秦彦晖将水军三万浮江而下,水军指挥使黄璠

  • 安武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甘肃镇原县西南平泉乡。东汉废。北魏复置,属西北地郡。隋省。②西晋置,属武平郡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、北太两省境。南齐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镇原县西南。属安定郡。东汉废。

  • 高梁桥

    在今山西临汾市高河村北涝河 (一名高梁水)上。《北史·高阿那肱传》: 周师陷齐晋州,齐后主自晋阳率大军围之,高阿那肱建议 “不如勿战,守高梁桥”。在今山西省临汾市北涝水(又名高梁水)上。《北齐书·高阿

  • 皇甫谧墓

    在今甘肃灵台县西北十里张鳌坡村。皇甫谧 (215—282),幼名静,字士安,晚年自号玄晏先生,安定朝那 (今宁夏彭阳县西)。晋代针灸学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。封土高3米。当地称 “皇甫谧古冢”。墓前立 “

  • 矾 (礬) 石山

    在今湖北竹山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6房州: 矾石山 “在竹山县北。旧云山有矾石,其白如雪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9竹山县 “上庸山” 条下: “其在县北十里者曰矾石山,旧产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