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桑园镇

桑园镇

又名桑儿园。即今河北吴桥县治。旧属山东德州。《清一统志·济南府》 “桑园镇” 条谓: “明正德中马申锡驻桑儿园招流贼刘六等即此。良店水驿置于此。有水次仓。” 1958年吴桥县迁治于此。


(1)在河北省怀来县南部。面积127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桑园,人口1850。原名三园堡,后因村北有桑园改今名。1953年设乡,1961年改公社,1999年改镇。产高粱、玉米、谷子及葡萄、苹果。东近官厅水库,村民兼事捕鱼。沙丰铁路、沙东公路经此。(2)在河北省蠡县西北部。面积35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桑园,人口2030。以桑树众多得名。1957年设潘营乡,1958年并入郑村公社。1961年析置桑园公社,1984年改乡,1995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花生及苹果、梨、红枣。有化纤、人造皮毛、毛毯、经编等厂。公路通县城。(3)在河北省吴桥县西部、南运河东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35.7平方千米。人口3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桑园,人口2.1万。明洪武年间建村,因此地桑柘丛生,得名桑柘园、柘园镇、桑儿园,民国《德县志》:柘园镇“亦名桑儿园,即正卫左所九屯”。清光绪年间修建津浦铁路在此设站改今名。原属山东省,1954年划归河北省吴桥县,1958年吴桥县治由吴桥迁此。1958年建桑园公社,1981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。有铁木器、水泥预制件、机械、农机修配、电机等厂。京沪铁路、104国道、桑宁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孙膑石牛。(4)在四川省邛崃市中北部。面积17.3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桑园,人口1500。因早年桑树成阴故名。1949年为桑园乡,1958年为桑园公社,1980年改乡,1986年置镇。盛产海椒。有小型轧钢、蓄电池、机砖、化工、酿酒等厂。成温邛公路经此。有定觉寺等古迹和邛江河、三合堰等水利工程。(5)在陕西省西乡县北部。面积97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桑园铺,人口590。明、清时以地处桑园河畔得名。1950年设桑园乡,1965年设公社,1984年复设乡,1996年设镇。主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,盛产五倍子、天麻、木耳和木炭。有印刷、粮食加工、农机等厂。有公路接316国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温铁路

    即白阿铁路。从吉林白城子(今白城市)至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阿尔山温泉。1937年建成。

  • 真阳县

    ①北魏永安三年 (530) 置,属郢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西南。东魏天平四年 (537) 属义阳郡。北齐废。②南朝宋初改慎阳县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正阳县北江口集。大明后又为慎阳县。北魏皇兴中复为

  • 录巴寺镇

    即今甘肃卓尼县西录巴寺。清宣统 《甘肃新通志》 卷30洮州厅番寺: 有录巴寺。

  • 小宛驿

    亦作小湾驿。清置,即今甘肃安西县东小宛堡村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安西直隶州有小宛驿。

  • 偏桥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置,属湖广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施秉县。万历间改属贵州都司。清康熙二十六年 (1687) 废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在今贵州省施秉县。属湖广都司。地控黔、楚通道,驻

  • 蒲江水

    亦名蒲水。在今四川蒲江县南。源出名山县东北,流经蒲江县城,东北流合临溪河,于邛崃县东南注入南河 (邛崃河),东流注入岷江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西汉地节中,“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,增置盐铁官”

  • 严仙山

    在今湖南攸县北八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3长沙府:严仙山“一名严仙岭。三峰如螺。刘宋元嘉中,严起兄弟于此修炼。山谷岩空洞, 内有丹井”。

  • 平冈镇

    即今辽宁西丰县东北平冈镇。伪满康德五年《西丰县志》卷4:平冈镇在“(县)东北五十里”。在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南部。面积120平方千米。人口9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平冈圩,人口 9500。建于清道光年间,因

  • 安险县

    西汉置,属中山国。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三十里。东汉章帝改名安憙县。《水经·滱水注》:“《中山记》曰:县东唐水之曲, 山高岸险,故曰安险。”古县名。西汉武帝元朔五年(前124年)封中山靖王子应为安险侯

  • 义清县

    ①南齐置,属义安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。后废。②西魏改穰县置,属归义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东北。北周属武泉郡。隋属襄阳郡。唐属襄州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)改为中庐县。③隋义宁二年(618)改义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