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桃花源

桃花源

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三十里桃源山。相传即晋陶潜所记桃花源。


在湖南省桃源县城西南15千米水溪附近。面临沅水,背倚群山,苍松翠竹,风景优美。相传因东晋诗人陶潜所写的《桃花源记》和《桃花源诗》而得名。自唐代开始建寺观,宋时更盛。后历经毁修,清光绪十八年(1892年)重修渊明祠,沿山配置亭阁,按陶渊明诗文命名,此后又屡经修葺。有桃源佳致碑、菊圃、方竹亭、集贤祠、桃花观、蹑风亭、探月亭、水源亭、千丘田、缆船洲等古迹以及历代诗人的题咏和碑刻等。解放前荒芜殆尽。建国后,除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维修外,已陆续修复桃花观、秦人硐、高举阁等古代建筑,拓展桃林10余里,并新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擂茶馆等,形成了相当规模旅游风景区。辟有国家森林公园,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岐岭墟

    即今广东五华县西北岐岭镇。清同治《广东图说》卷90:长乐县有岐岭墟汛。

  •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

    又称晋察冀边区。位于同蒲路以东,津浦路以西,正太 (今石太)、德石路以北,张家口、承德以南的广大地区,分北岳、冀中、冀热辽三区。1937年10月,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南下,留下的部队以山西五台山为中心

  • 甘泉寺

    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南十里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以小舟游西山甘泉寺, 竹桥石磴,甚有幽趣。有静练、洗心二亭, 下临江, 山颇疏豁。”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南。南宋陆游曾游此,《入蜀记》:甘泉寺竹桥石磴,甚有

  • 亚俱罗

    在今伊拉克巴格达南幼发拉底河西岸之库法。大食哈里发欧默尔于公元638年建。曾为大食首都。唐杜环《经行记》:“大食一名亚俱罗,其大食王号墓门都。”元代译作“苦法”,见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。

  • 马水口

   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易州二》:马水口“在涞水县西北二百里。其地山势雄壮,岩岫相连,旧称京师右辅。明永乐八年始设守军,景泰二年建北门正城,又建圈城于北岭上。嘉靖二十三年设守备把总,三十三年改

  • 端门大街

    在隋唐东都皇城正门端门之南,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南。《大业杂记》 载: 端门外大街 “一名天津街,阔一百步,道旁植樱桃、石榴两行,自端门至建国门,南北九里,四望成行,人由其下,中为御道,通泉流渠,映带其

  • 石昌镇

    北宋置,在今甘肃环县西南三十里。北宋范仲淹筑,在今甘肃省环县西南。属环州。《武经总要》:石昌镇“控西北马岭大川口入故威州路,北与合道镇相应”。为防御西夏要地。

  • 宁海郡

    南朝梁置,为黄州治。治所在安平县(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东兴镇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防城港市及越南芒街一带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南朝梁置,治安平县(今广西东兴市东南)。属黄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

  • 宏化县

    即弘化县。治所在今甘肃庆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作宏化县。

  • 岐棘山

    又名骑立山、五朵山。即今河南镇平县西北九十里五垛山。《水经·湍水注》:涅水“出涅阳县西北岐棘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