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来安县

来安县

五代南唐升元二年(938)改永阳县置,属滁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来安县北瓦岗村。《寰宇记》卷128永阳县:来安水以“来安村为名”,县以来安水为名。南宋绍兴五年(1135)废入清流县,十八年(1148)复置,移治今来安县。乾道九年(1173)废为镇,淳熙二年(1175)复为县。明初废。洪武十三年(1380)复置,仍属滁州。民国初属安徽淮泗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


在安徽省东部、滁河北岸。属滁州市。面积 1499 平方千米。人口48.6万。辖8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新安镇。隋为清流县地。唐景龙三年(709年)析置永阳县,治今新安镇,属滁州。五代南唐昇元二年(938年)改为来安县,以来安水为名。南宋绍兴五年(1135年)废入清流县,十八年复置。乾道九年(1173年)废为镇。淳熙二年(1175年)复置县。明初废。洪武十三年(1380年)复置,属滁州。1914年属淮泗道,1927年直属安徽省。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滁县专区,1952年属安徽省滁县专区。1956年改属蚌埠专区。1961年复属滁县专区(1971年改地区)。1992年属滁州市。地处皖东丘陵东南部,江淮分水岭东南侧。来安河为县境主要河流,由北向南纵贯县境,于县境南端与清流河合流,东入滁河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棉花为主,盛产大蒜、薄荷、席草。特产花红、雷官板鸭。有大理石、红宝石、浮石、凹凸棒黏土等矿。有拖拉机油箱、阀门、化肥、玻璃、橡胶制品等厂。林产以松、漆树、黄檀为主。产蜈蚣、沙参、板蓝根、半枝莲等药材。有全扬、泗浦、来涧、半盱等公路。滁河航运直通长江。古迹有顿丘山殷商早期文化遗址。半塔集为抗日战争时期皖东地区重要革命根据地,有革命烈士陵园、英雄纪念塔和历史资料陈列馆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通潮阁

    在今海南省澄迈县东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2琼州府: 通潮阁 “在澄迈县治 (今老城镇) 西。宋苏轼尝憩其上。有诗云: 倦客愁闻归路遥,眼明飞阁俯长桥。贪看白鹭横秋浦,不觉青林没晚潮。其后胡铨和韵、李光

  • 那孩川渠

    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4西宁卫:那孩川渠在“卫南五十里。……《志》云:卫境之渠约二十有余,分流灌田,民资其利”。

  • 铁城

    即今河南遂平县西南文城乡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一年 (816) 六月,唐邓节度使高霞寓讨吴元济,“大败于铁城,仅以身免”。胡三省注: “即文城栅,以其坚不可破,故谓之铁城耳。”(1)在今陕西省洋县东

  • 烟台 (臺) 煤矿线

    从辽宁辽阳东北烟台车站 (今灯塔县) 至烟台煤矿。长15.2公里。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) 修建。为运输烟台煤矿所产煤而铺设。1946年被拆除。后重建。

  • 偃月城

    亦名偃月坞。即濡须坞、濡须城。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裕溪河东岸濡须山上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48无为军: “濡须坞亦名偃月城。在巢县东南四十里接巢湖,西北至合肥界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26无为州:偃月城在 “

  • 金邻国

    古国名。亦译金陈或金遴。在今泰国曼谷湾西北岸之叻丕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790引 《异物志》曰: “金邻一名金陈,去扶南可二千余里。” 《梁书·扶南国传》: “次当伐金邻国,蔓遇疾,遣太子金生代行。” 隋

  • 岔口堡

    明置,属庄浪卫。即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岔口驿。清初设守备,后改设都司。

  • 天平渠

    即万金渠。在今河南安阳县及河北临漳县境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司州邺县:“天平中,决漳水为万金渠。今世号天平渠。”

  • 子云亭

    在今四川郫县西二十里友爱乡子云村。杨雄字子云,西汉著名学者,郫县人。死葬于子云村,后人建亭。唐刘禹锡《陋室铭》云:“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”即此。明建亭于拜台之南,清重建于拜台并建祠。今亭毁而祠存。

  • 三汇场

    即今四川渠县东北三汇镇。清同治《渠县志》卷4:三汇镇在“县北九十里。县丞分驻于此”。因州河、巴河、渠江三水在此汇合, 因名。民国初设县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