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蔡县
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上蔡县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即今江西上高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引顾野王 《舆地志》: “太康元年,以上蔡人思本土,改为望蔡县。” 隋开皇九年 (589) 省入建城县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属靖州。八年复废,并入高安县。
古县名。东汉灵帝中平年间汝南郡上蔡县民徙分建城县地置上蔡县,属豫章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以县人思念本土改为望蔡县。治今江西省上高县,属豫章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入建城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属靖州,八年废。
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上蔡县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即今江西上高县。《寰宇记》 卷106引顾野王 《舆地志》: “太康元年,以上蔡人思本土,改为望蔡县。” 隋开皇九年 (589) 省入建城县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属靖州。八年复废,并入高安县。
古县名。东汉灵帝中平年间汝南郡上蔡县民徙分建城县地置上蔡县,属豫章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以县人思念本土改为望蔡县。治今江西省上高县,属豫章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入建城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属靖州,八年废。
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江城镇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澂江府江川县: 绿笼山在 “县 (今江城镇) 西北十里。林木苍翠,下有泉,流为六部溪,东南流入星云湖”。
即今陕西南郑县东南牟家坝镇。清乾隆《南郑县志》卷3:南乡有牟家坝。光绪《陕西全省舆地图》南郑县:牟家坝“在城南五十里”。
即龙潭县。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东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铜陵县: “宋立泷潭县。隋改为铜陵。”
在今山东邹城市南十二里野店村南。是一处东西长约 1000米、南北宽约 800米的高台地,属大汶口文化遗址。1971—1973 年进行三次发掘,出土大量文物。文化堆积层厚1米余,上层含大量新石器明代红色
明置,属抚宁县。为长城关隘之 一。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一百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抚宁县: 董家口关,“关之东曰大毛山口关,皆筑城戍守”。
即今新疆乌什、阿合奇县境之托什干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七下》: “至小石城,又二十里至于阗境之胡芦河。”
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六十里斗子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8蓬州: 李特读书台 “在斗子山,李特微时尝隐是山,妇人侯氏归之,昼侍几砚,夜直灯烛,后特以妇为妃,故镇初名贤妃”。
明置,属新宁县。在今四川开江县东六十里豆山上。清同治《新宁县志》卷2:豆山关“山绵亘若长蛇,顶上分界,下即开县地”。
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瀼州。治所在今广西上思县西南。贞元后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南。属上思州。宋废。
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二十里。清严如熤《苗疆险要考》谓“两面高山,中有田坪,涧水潆洄,苗寨左右环列”。为清乾隆、嘉庆年间苗民起义首领吴廷举出生地和发难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