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氏
一作月支。秦汉之际,游牧于敦煌、祁连间。西汉文帝时, 月氏为匈奴所逐,大部西徙至今伊犁河流域及其以西一带,称为大月氏。少数没有西迁的入南山(今祁连山),与羌人杂居,称为小月氏。
一作月支。秦汉之际,游牧于敦煌、祁连间。西汉文帝时, 月氏为匈奴所逐,大部西徙至今伊犁河流域及其以西一带,称为大月氏。少数没有西迁的入南山(今祁连山),与羌人杂居,称为小月氏。
北宋于鱼池口建,在今河南滑县东北鱼池。《宋史·河渠志》: 滑州有鱼池埽。大观二年(1108),工部员外郎赵霆上免夫之议: “今春滑州鱼池埽合起夫役,尝令送免夫之直,用以买土,增贴埽岸,比之调夫,反有赢
①在今山西新绛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1绛州: 廉城 “在县东北十里,相传赵将廉颇戍守之地。今曰廉城村”。②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暖泉附近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高平川水“又北径廉城东。按 《地理志》:
即古雁门水。今河北洋河上源之一。源于山西阳高县南,东北流至河北怀安县东入洋河。《清一统志· 宣化府》: 南洋河 “在怀安县西。自山西天镇界流入,经柴沟堡西南五里,又东入东洋河”。
元元贞元年(1295)改长兴县置,属湖州路。治所即今浙江长兴县。至正十七年(1357)朱元璋改为长安州。至正二十二年(1362)复名长兴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复改长兴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
即今湖南汨罗市境之汨罗江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湘水又北,汨水注之。水东出豫章艾县桓山,西南径吴昌县北……又西径罗县北……水亦谓之罗水。……汨水又西径汨罗戍南,西流注于湘。”《史记集解》引应劭曰:“汨水
在今广东平远县北仁居镇南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 梯云岭 “在平远县东南五里。两山夹峙,中通径路,云级峻峭,若梯阶然,为县东南要区”。梯岭 在今贵州贵阳市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贵阳府: 梯岭 “
明置,属纳溪县。在今四川纳溪县南永宁河西岸花果镇。南通叙永孔道。1916年云南蔡锷率讨袁护国军至此。讨袁胜利后于大洲驿北永宁河岸岩石上书“护国岩”。
即今广东阳东县东南临海之东平镇。清设东平墟汛。
在今广东湛江市东南特呈岛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吴川县: 特呈山 “在县南六十里。山势秀拔,竦立海中,与雷州府遂溪县平乐海岭相邻。山北有茂晖场,产盐”。
在今云南南部。傣语“西双”为自然数十二,“版纳”意即千田,但仅表明多,指宽阔区域,并非整整一千。后用作“采邑”之意,亦即提供贡赋的单位。“西双版纳”即十二版纳。版纳的划分早就出现。但不同时期又有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