晓天镇
即今安徽舒成县西南一百里晓天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安徽省舒城县西南部、晓天河东岸。面积163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晓天,人口 2370。 相传朱元璋宿此,翌晨醒时天刚拂晓,遂以“晓天”为名。1949年设晓天乡,1958年改公社,1965年置镇。1992年黄河乡和大河乡部分村并入。为西南山区农林土特产集散地。产木材、茶叶、板栗、油桐、生漆及天麻、茯苓等药材。有造漆、针织、榨油、制刷等厂。舒岳公路经此,还有支线通往霍山县等地,为皖西山地的出口之一。
即今安徽舒成县西南一百里晓天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安徽省舒城县西南部、晓天河东岸。面积163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晓天,人口 2370。 相传朱元璋宿此,翌晨醒时天刚拂晓,遂以“晓天”为名。1949年设晓天乡,1958年改公社,1965年置镇。1992年黄河乡和大河乡部分村并入。为西南山区农林土特产集散地。产木材、茶叶、板栗、油桐、生漆及天麻、茯苓等药材。有造漆、针织、榨油、制刷等厂。舒岳公路经此,还有支线通往霍山县等地,为皖西山地的出口之一。
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北邙山以南。高贵乡公曹髦为魏文帝孙,东海定王霖子。正始五年(244) 封郯县高贵乡公。齐王废后,立为皇帝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高贵乡公纪》 载: 甘露五年 (260),“五月己丑,高贵乡
北宋置,属溧水县。即今江苏高淳县治淳溪镇。明弘治四年 (1491) 于此置高淳县。古镇名。北宋置,即今江苏省高淳县。属溧水县。明弘治四年(1491年)升为县。
一名聚落堡。在今山西大同县北三十里聚乐堡村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: “聚落堡在大同县(治今大同市) 东六十里。……明天顺三年筑堡,城周三里。”
明洪武七年(1374)改广元路置,属四川行中书省。治所在绵谷县(今四川广元市)。九年(1376)降为广元州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)改广元路置,治绵谷县(今广元市)。属四川省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平武、梓
五代周显德二年 (955) 改景州置,属沧州。治所在东光县 (今河北东光县)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(981) 直隶京师。景德元年 (1004) 改为永静军。五代周显德二年(955年)改景州置,治东光县(
即嵛山。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嵛山。
在今山西黎城县北。1941年11月,日本侵略军四千余人围攻黎城县北黄烟洞八路军修械所。八路军一二九师特务团和该所职工千余人,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 “黄烟洞保护战”。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,凭借山险,以刺刀、
在今宁夏中宁县黄河东岸。清乾隆《宁夏府志》卷8:七星渠“自泉眼山开口,引河水东南流。……至白马、张恩段,延长一百四十里。……渠梢至张恩堡入河, 共浇田七万九千一百六十亩”。
又名郑镇。即今河北故城县治。清于此置巡司。1945年故城县迁治于此。
在今贵州水城县南。清置阿札汛,有把总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