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新建县

新建县

①三国吴太平二年 (257) 分临汝县置,属临川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乐安县北龚坊乡大垄村。南朝梁改属巴山郡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平陈废。

②南齐置,属高兴郡。治所当在今广东化州市境。隋开皇时废。

③南朝梁、陈间改新熙县置,属新会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境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废入新会县。

④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(981) 析南昌县置,与南昌县同为洪州治。治所即今江西南昌市。《郡县释名》 江西卷上: “太平兴国中置新建县,取南昌旧地而新建之也。” 南宋为隆兴府治。元为龙兴路治。明、清时与南昌县并为江西省及南昌府治。民国初为江西豫章道治。1927年直属江西省。1935年迁治今新建县南松湖镇。1945年又迁今新建县北乐化。1949年迁治南昌县西北瀛上村; 1951年迁治今新建县南生米镇; 1961年迁今新建县 (长堎镇)。


(1)古县名。三国吴太平二年(257年)分临汝县置,治今江西省乐安市西北,属临川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入崇仁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江西省中北部、赣江下游西岸,东北滨临鄱阳湖。属南昌市。县境被南昌市区分割为南北两部分。面积2338平方千米。人口66.5万。辖10镇、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长堎镇。汉至南朝为南昌县地,隋为豫章县地。唐贞元中豫章县复名南昌县。北宋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,析南昌县西北十六乡(前西昌县地)置新建县,寓“旧地新建”之意,《郡县释名》江西卷上:“太平兴国中置新建县,取南昌旧地而新建之也。”县治石头津(在今南昌市西郊),属洪州。南宋隆兴元年(1163年)属隆兴府。元隶龙兴路。明属南昌府,洪武三年(1370年)迁治南昌城与南昌县同城而治。1912年直属江西省。1914年隶豫章道。1927年复属江西省,并析城区置南昌市。1935年县治迁驻松湖街。1945年迁治乐化汪家。1949年迁治瀛上熊村,属南昌专区。1951年迁治生米街。1961年迁治长头堎。1958年隶南昌市,1961年属宜春专区,1971年复隶南昌市。地处赣江下游鄱阳湖平原,西部有低山丘陵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小麦、豆类、薯类、棉花、芝麻等。特产藠头、黄花,盛产中药材蔓荆子。为国家优质大米、商品猪、商品鱼生产基地县和省油菜、花生生产重点县。有石英、红石、花岗石等矿。工业有机械、电机、陶瓷、水泥、开关、纺织、食品、酿造、乳胶等。新祺周辟建有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。京九铁路纵贯中部,有昌九高速公路和105、316、320国道等公路,赣江水运经鄱阳湖可入长江。有民航南昌昌北机场。名胜古迹有西山、上天峰、桃花岭、玉隆万寿宫、梦山罕王庙、朱权墓、昌邑王古城遗址、汉䣗金城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铁石岩

    在今江西信丰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8虔州信丰县: 铁石岩 “在县南。岩有二峰相对,空豁奇诡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 铁石岩 “在信丰县南二十里。亦名铁石碛。上有二门,中容百余家,产花果。又有古井

  • 鸡心岭

    在今四川巫溪县北龙泉乡北大巴山,西与陕西镇坪县,东与湖北竹溪县交界,为大巴山主要通道之一。清光绪《大宁县志》卷1:鸡心岭“在县东北二百四十里。山路崎岖,人烟稀少,万峰攒聚,三省咽喉。土人云:陕西界多树

  • 威虎岭

    亦作����岭。 在今吉林蛟河市东南、 敦化市西北界上,为张广才岭支脉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图: 东南有��7

  • 都山设治局

    1931年置,属热河省。治所在双山子(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东南双山子镇)。1933年改为青龙县。1933年8月由迁安、抚宁二县析置,治大杖子(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)。同年升县,并改名青龙县,隶热

  • 浑渥城

    即今河北安新县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 “渥洞口水侧有浑渥城。” 即此。

  • 温泉县

    ①北魏改昌松县置,为昌松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。北周复为昌松县。②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属蒲州。治所在今山西临猗县境。九年 (626) 废。③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属北温州。治所即今

  • 五原县

    ①西汉元朔二年(前127)置,属五原郡。治所或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堡子湾古城(一说在今包头市西哈德门沟口古城堡)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河水“又东径九原县故城南,秦始皇置九原郡治此。……西北接对一城,

  • 李准滩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西部,位于广雅滩南12海里。南北长9.6公里,东西宽3.7公里。水深在10—37米之间,珊瑚滩底清晰可见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格棱泽滩。1947年改名李准滩,以纪念清末广东水师提督

  • 鲁县

    ①本春秋时鲁国都。战国秦王政二十三年(前224) 置鲁县,为薛郡治。治所即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。汉为鲁国治。西晋至东魏为鲁郡治。北齐为任城郡治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郡,四年 (584) 改

  • 随阳县

    南朝宋泰始五年 (469) 改随县置,为随阳郡治。治所即今湖北随州市。南齐改为随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泰始五年(469年)由随县改名,治今湖北省随州市,为随阳郡治。旋改旧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