折折运都山
在今蒙古国东南克鲁伦河上流以南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岁癸亥年(1203),铁木真弟哈撒儿伪降汪罕,“及至,即以二使为向导,令军士衔枚夜趋折折运都山,出其不意,袭汪罕,败之。尽降克烈部众。汪罕与亦剌合挺身遁去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蒙古国克鲁伦河上游之南。1203年蒙古铁木真谋攻汪罕,令军士衔枚夜趋折折运都山,袭败汪罕,尽降克烈部众,即此。
在今蒙古国东南克鲁伦河上流以南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岁癸亥年(1203),铁木真弟哈撒儿伪降汪罕,“及至,即以二使为向导,令军士衔枚夜趋折折运都山,出其不意,袭汪罕,败之。尽降克烈部众。汪罕与亦剌合挺身遁去”。
古山名。在今蒙古国克鲁伦河上游之南。1203年蒙古铁木真谋攻汪罕,令军士衔枚夜趋折折运都山,袭败汪罕,尽降克烈部众,即此。
即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十里七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青浦县东北有“七汇”。
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西南。明洪武间置土巡检司于此。
即今江西分宜县东北双林镇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5袁州府: 分宜县东北有桑林墟。在辽宁省台安县西北部。面积206.2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桑林子,人口 1600。 因此地原来桑树多而
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治所在清邑县(今山东莘县)。大业初改为莘县。唐武德五年 (622)复置莘州,贞观元年 (627) 仍改莘县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置,治清邑县(今山东莘县)。大业初废。
在今江西黎川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新城县:飞猿水“在县东飞猿岭下,亦曰飞猿港。合杉岭以西诸山溪水流经此, 又西合众流,过县北入南城县界,过蓝田镇, 至峭石合于黎川”。
即今山东广饶县东北百里唐头营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乐安县: “东北有塘头寨,有百户所驻焉。”
在今浙江仙居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台州:韦羌山“在天台县西四十里。绝险不可升”。
俗称湘子桥。在今广东潮州市东门外,横跨韩江。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(1170),宝庆二年(1226)建成,历时57年。东西两端筑石桥墩十八个, 上架石梁作桥面。中间一段,宽约100米,水流湍急,未能架桥,
①北魏置,治所在涡阳城 (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涡河北岸刘寨村。后移今蒙城县)。景明中改为涡阳郡。②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下蔡县 (今安徽凤台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凤台县地。八年 (625)废。(
中亚古国之一。在阿姆河下游一带。都玉龙杰赤(今土库曼斯坦西北库尼亚乌尔根奇)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花剌子模”。公元1221年为蒙古成吉思汗所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