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扶沟县

扶沟县

西汉置,属淮阳国。治所在今河南扶沟县东北四十四里古城村。《水经·沙水注》:“有扶亭,又有洧水沟,故县有扶沟之名。”东汉属陈留郡。三国魏属陈留国。西晋初废,后复置。东魏属许昌郡。北齐移治今扶沟县。隋属颍川郡。唐属许州。五代梁属开封府。元属汴梁路。明属开封府。清属陈州府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中东部。属周口市。面积 1163 平方千米。人口71.4万。辖9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汉高祖十一年(前196年)置扶沟县,治今扶沟县城东北古城村。因境内有扶亭和洧水沟得名。《太平寰宇记》东京扶沟县:“小扶亭有洧水之沟,因以名县。”属淮阳国。东汉先后属陈国和陈留郡。东晋建武元年(317年)废扶沟县。北魏复置扶沟县。北齐移治桐邱,即今扶沟县城。唐初县属许州,天宝元年(742年)属颍川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属许州。北宋建隆元年(960年)属开封府。元属汴梁路。明属开封府。清属陈州府。1913年属豫东道,1914年属开封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53年属许昌专区,1965年属周口专区,1969年属周口地区,2000年属周口市。地处黄淮冲积平原,地势平坦,贾鲁河斜贯全境,涡河支流尉扶河、老涡河流经东北部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稻、棉花、芝麻、花生等。工业有毛纺、棉纱、皮革、机械、印刷、食品、棉花加工等。禹郸铁路,311国道,郑周、开周公路在县城相交。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凤凰山遗址、支亭寺遗址、郝岗碑楼、大程书院、文庙大成殿、吉鸿昌烈士纪念馆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安州

    ①北魏皇兴二年(468)置,治方城(今河北隆化县伊逊河东岸)。《水经·濡水注》:“索头水南流径广阳侨郡西,魏分右北平置,今安州治。”东魏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,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七十里。北周改名玄州。②

  • 郜都城

    即高都城。在今河南伊川县东北伊河西岸。《史记· 周本纪》 正义引 《括地志》 云:“高都故城,一名郜都城,在洛州伊阙县北三十五里。”本名高都城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。《竹书纪年》周显王十八年(前351年

  • 紫陵县

    ①北周改华陵县置,属监利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江陵县故城东。隋属南郡。唐初废。②唐武德三年 (620) 置,属怀州。治所在今河南沁阳市西北三十二里紫陵镇。四年 (621)废。古县名。北周置,治今

  • 新招县

    南朝宋元嘉十三年 (436) 置,为绥建郡治。治所在今广东广宁县南。隋开皇十年 (590) 废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属南绥州。贞观元年(627) 又废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十三年(436年)置

  • 河口墟

    即今广东云浮市东河口镇。清雍正 《广东通志》 卷18: 东安县 (今云浮市) 有县河口墟。

  • 㟙山

    ① 一作蜡山。 又名雀山。 在今山东烟台市南㟙山。 清光绪 《登州府志》 卷3: 㟙山 “山麓有温泉”。②即鹊山。今山东济南市北鹊山。即“鹊山(2)”。

  • 鹅公汛

    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双滘镇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东统部》: 阳春营有把总驻鹅公汛。

  • 段庄河

    在今安徽砀山县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砀山县: 段庄河 “亦大河支流也。由虞城县流入境,经县西回冈集。明嘉靖二十四年,沙淤坡水漫流,至双沟集南一里,汇流成河。又东三十里,合桑叶河,经萧县境,北

  • 佛圣涡砦

    北宋置,属信安军。在今河北霸州市东一百里。

  • 禄卑江

    在今云南通海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5河西县: “禄卑江在县西五十里。一名沾夷江。源自新兴州流经县境,东入于曲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