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开江县

开江县

①南朝梁置,为开江郡治。治所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南马江镇。隋属静州,大业二年(606)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置,属梧州。神龙元年(705)属富州。长庆三年(823)改为马江县。

②唐广德元年(763)改盛山县置,为开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开县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53开县:“开江县者以江名。”元废入开州。

③1914年改新宁县置,属四川东川道。治所即今四川开江县。因县与湖南新宁县重名而改。《地学杂志》1914年第6号《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》云: “该县治东有开江,为县境诸水汇流之区”,故名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南朝梁置,一说隋开皇十年(590年)罢开江郡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东南马江。属静州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属梧州。神龙元年(705年)属富州。长庆三年(823年)改马江县。(2)唐广德元年(763年)改盛山县置,治今重庆市开县。为开州治。元废县入州。(2)今县名。在四川省东部,东邻重庆市。属达州市。面积1032.5平方千米。人口54.3万。辖10镇、1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新宁镇。东汉为巴西郡宣汉县地。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置新宁县,治今县东北,属东关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省入通川县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复置新宁县,属通州。贞观八年(634年)徙治今县东南旧县坝。北宋至道二年(996年)移今治,属达州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省入梁山县,十四年复置。清康熙七年(1668年)又省入梁山县。雍正七年(1729年)复置,初属夔州府,后属达州。嘉庆七年(1802年)属绥定府。1913年属川东道。1914年因与湖南省新宁县重名,改名开江县,属东川道。因县东南有开江河(今拔妙河),故名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,1952年属四川省达县专区。1968年属达县地区,1993年属达川地区,1999年属达州市。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北端。东南部为南门场山,西北部有七里峡山。明月山绵亘中部,将县境分为南北两片。北称前厢,南名后厢。两厢丘陵、平坝广布,素有“梁平坝子新宁田”之称。新宁河流经前厢,北西向出境入明月江。任市河、白岩河、拔妙河(曾名开江河)流经后厢西流出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薯类、油桐、蚕茧、红麻、烟草、茶叶、花生等。富家禽,有“鸡鸭之乡”美称。有天然气及煤、磷、石灰石、铁等矿。有煤炭、氮肥、轻纺、缫丝、五金工具等工业。所产羊角锤、台虎钳著名。开宣、开(县)开(江)公路始此。古迹有金山寺、宝泉塔、清建陶瓷牌坊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靖海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七年 (1394) 置,属潮州卫。在今广东惠来县东南靖海镇。清康熙九年(1670) 以海门营左营守备驻守。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置,治今广东省惠来县东靖海。清康熙九年(1670年)设海

  • 平茶所

    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置,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北。清废。

  • 仓步村

    亦作苍步村。即今广东开平市西北苍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恩平县“十二径”条:“仓步在县东北百十里。通新会、新宁诸贼巢,今为开平屯。”清于此置开平县。

  • 纽垤川

    即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之艾不盖河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登国六年(391),“秋七月壬申,讲武于牛川,行还纽垤川。……九月,帝袭五原,屠之。收其积谷,还纽垤川。于稒杨塞北,树碑记功”。古水名。即今

  • 芦子关

    亦曰芦关。在今陕西志丹县北与靖边县交界处。唐杜甫《塞芦子》诗:“延州秦北户,关防犹可倚。焉得一万人,疾驱塞芦子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57引蔡梦弼云:“去延州百八十里有土门山,两崖峙立如门,形若葫芦,故谓之

  • 白锦堡

    亦作白绵堡。北宋置,属南平军。在今四川綦江县南。南宋端平三年(1236)侨置播州于此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白锦堡“去播州三百里,系纳土官杨光荣子孙承袭守之”。

  • 明都泽

    即孟猪泽。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、虞城县西北。《周礼·职方氏》: “其泽薮曰望诸。” 注: “望诸,明都也。在睢阳。” 唐中叶时湖面周回五十里。元以后逐渐堙废。

  • 望高山

    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安丘县: 望高山 “山形突兀,远视高耸”。

  • 鼎胡宫

    即鼎湖宫。西汉武帝时建。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焦岱镇。杨雄 《羽猎赋》: “武帝广开上林,东南至宜春、鼎胡。”胡,又作湖。西汉武帝时建,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焦岱镇。《羽猎赋》:“武帝广开上林,东南至宜春、

  • 芗溪驿

    明初置,在今江西贵溪县城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贵溪县:芗溪驿“在县治东南,治西又有芗溪递运所”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