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广德湖

广德湖

在今浙江鄞县西部横街镇北、高桥乡南。旧名莺脰湖,约形成于南朝齐、梁之际。唐大历八年(773)更名广德湖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明州鄮县:“西十二里有广德湖,溉田四百顷,贞元九年刺史任侗因故迹增修。”北宋建隆、熙宁年间曾两次疏浚,溉田扩及二千顷。政和八年(1118)后垦废。


古湖泊名。故址在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西。约于南朝齐、梁间围堤而成。原名(莺)脰湖,因湖形如脰而得名。唐大历八年(773年)鄮县(吴越时改鄞县)令储仙舟修治后,改名。贞元元年(785年)明州刺史任侗再度浚治,溉田四百顷。大中时达八百顷。宋太祖建隆时湖广五十里,灌鄞县西七乡田二千顷,为明州地区仅次于东钱湖的重要水库。唐末以来数有废湖为田之议,未果。北宋淳化间始有“盗湖为田”者,湖面逐渐缩小。政和七年(1117年)郡人知州事楼异请垦湖田,以广租收。次年湖废,尽辟为农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渐离城

    在今河北易县西南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“易水又东历燕之长城,又东径渐离城南,盖太子丹馆高渐离处也。”

  • 政和圩

    北宋政和初筑,在今安徽当涂县南。《宋史·河渠志六》: 政和四年 (1114),工部言,“乞依宗原任太平州判官日已兴政和圩田例,召人户自备财力兴修”。北宋政和二年(1112年)修路西湖为政和圩。在今安徽

  • 青台山

    又名笔架峰。在今湖南炎陵县北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4衡州府: 青台山 “形如笔架,为一邑壮观”。

  • 邵武府

    元至正二十七年(1367)朱元璋改邵武路置,属福建省。治所在邵武县(今福建邵武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邵武、光泽、泰宁、建宁等市县地。1913年废。元至正二十七年(1367年)朱元璋改邵武路置,治所、辖境

  • 集水

    在今四川南江县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集州难江县: “梁立东巴州,恭帝改为集州。以水为名。”

  • 乌纳木河

    ①即今新疆克拉玛依市东北白杨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塔尔巴哈台厅:“乌纳木河又东潴为艾拉克淖尔。”②即今新疆克拉玛依市东北乌尔禾。1947年在此设乌河设治局。

  • 瓦埠镇

    即今安徽寿县东南六十里瓦埠湖东岸瓦埠镇。《清一统志·凤阳府二》:瓦埠镇“在寿州东南六十里。肥水旋绕,舟楫商贩来往不绝”。在安徽省寿县东部。面积48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地瓦埠街,人口96

  • 宛亭

    即春秋宛濮邑。在今河南封丘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八 (前632),“宁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”。杜注: “陈留长垣县西南有宛亭,近濮水。”

  • 三带州

    在今越南永富省东部。《明史·张辅传》:永乐四年(1406)征安南,“辅自新福移军三带州,造船图进取”。

  • 萨哈亮山

    即今吉林东辽县东、东丰县西北界山萨哈岭。为松花江支流辉发河与辽河上游东辽河 (克尔素河) 之分水岭。即“吉林哈达岭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