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都县
唐建中二年 (781) 分蓟县地置,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隅。《尚书· 尧典》: “宅朔方,曰幽都。” 孔传: “北称幽……都谓所聚也。” 因得名。与蓟县同城而治,为幽州治所。辽会同初又为幽都府治。开泰元年 (1012) 改名宛平县。
古县名。唐建中二年(781年)析蓟县地置,治今北京市城西南隅。与蓟县同城而治,同为幽州治所。辽开泰元年(1012年)改名宛平县。
唐建中二年 (781) 分蓟县地置,治所在今北京城西南隅。《尚书· 尧典》: “宅朔方,曰幽都。” 孔传: “北称幽……都谓所聚也。” 因得名。与蓟县同城而治,为幽州治所。辽会同初又为幽都府治。开泰元年 (1012) 改名宛平县。
古县名。唐建中二年(781年)析蓟县地置,治今北京市城西南隅。与蓟县同城而治,同为幽州治所。辽开泰元年(1012年)改名宛平县。
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坤都镇西。清为阿鲁科尔沁旗驻地。“翁根毛都”,蒙古语意为神圣的大棵树。
在今山东邹城市西南五十二里。《元和志》卷10任城县: 承注山 “在县东南七十六里。女娲生处。按今山下有女娲庙”。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4谓即 “承雀山” 之讹。
1913年由河西道改置,属甘肃省。治武威县(今甘肃武威市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部和临泽县以东,民勤、武威、古浪、永登等县市以西地区。1927年废。1914年6月由河西道改名,治武威县(
①北魏永平元年(508)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安阳县(今安徽寿县东南)。隋开皇初废。②南朝梁置,属南谯州。治所在北谯县(今安徽全椒县西北二十里)。东魏改为临滁郡。北周复为北谯郡。隋初废。③南朝梁置,属安州
五代梁开平四年(910)钱镠改东阳县置,属婺州。治所即今浙江东阳市。北宋咸平二年(999)复名东阳县。古县名。五代梁开平四年(910年)吴越改东阳县置,治今浙江省东阳市。属婺州。北宋咸平二年(999年
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五十八里斑鸠镇南部,东平湖北岸。相传古须句国曾在此设土、石、金、木、草、鲁六工,故名。《清一统志·泰安府一》:六工山“在东阿县西南三十里。其南有北腊山,又西有柏木山、子路山、凤凰山,
宋大观初建,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。
在今福建漳浦县西北。清有把总驻此。集镇名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西部、融江支流寻江上源东岸。车田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700,苗族占63%。因昔苗家沿五排河架简车引水灌田,故名。主产稻、玉米。特产有杜仲
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兴凯湖南。清属宁古塔副都统。清曹廷杰 《西伯利东偏纪要》: “赵老背地方在红土岩南四十三里,双城子北六十里。” 清咸丰年间被俄割占。
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:县后沙“亦在旧县东。嘉靖四十四年,倭寇据县后沙,总兵郭成击擒之。《海防考》:三爿之北,匾担沙为重;三爿之南,县后沙为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