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巴东县

巴东县

①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乐乡县置,属信州。治所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北长江北岸旧县坪。《寰宇记》卷148:巴东县“在巴之东,因以为名”。大业初属巴东郡。唐属归州。北宋太宗时移治今巴东县。南宋时尝移江北旧治,后复迁今巴东县。清属宜昌府。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。1921年属荆宜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

②即东巴县。治所在今四川通江县东一百四十里洪口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巴东县:“开元二十三年六月置太平县。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,改为巴东县。”


(1)古县名。又作东巴县(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)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太平县改名,治今四川省通江县东。“以处巴江之东为名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)。属壁州。北宋乾德四年(966年)并入通江县。(2)今县名。在湖北省西部,西北邻重庆市。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面积3219平方千米。人口48.3万,其中土家族占37%。辖10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信陵镇。秦、汉为南郡巫县地。东汉建安六年(201年)属巴东郡。东晋置归乡县,属建平郡。南朝梁后废。北周天和三年(568年)改名乐乡县,治今县东,属信州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称巴东县,治今长江北岸旧县坪,唐属归州。因在古巴东郡之东得名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归州巴东县:“在巴之东,因以为名。”北宋移治今址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属夷陵州,隆庆四年(1570年)还属归州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属宜昌府。1914年属荆南道,1921年属荆宜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恩施专区,1970年属恩施地区。1983年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,1993年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。地处鄂西山地。县域成南北长条状,南北长达130千米,东西宽仅30千米。长江和清江分别在北部及南部由西向东横穿县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玉米、小麦、稻、油菜籽、烟草、薯类,盛产柑橘、苹果、柿子、核桃、茶叶、油桐、乌桕。草场丰富,为中国山羊基地县。猪鬃、山羊板皮、锦橙为地方名产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铅、锌、金、锰、磷、石墨、石膏、硫黄、石灰石等。有机械、轻纺、化工、煤炭、电力、冶炼、铸造、建材、食品等工业。209、318国道经此。巴东港为长江重要港口。长江三峡部分库区和清江一级水利枢纽坝址水布垭均在境内。名胜古迹有西陵峡、秋凤亭、神农溪、格子河峰林、无源洞、龙王庙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瓮 (甕) 山

    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北三十三里。唐顺宗丰陵在此。

  • 沅潭

    在今湖南临湘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岳州府一》:沅潭“青山、铁炉、聂家市诸水会此,出黄盖湖”。其西有源潭镇。

  • 武利水

    在今广西合浦县北。南流江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廉州府合浦县: 武利水在 “府北六十里。其源一出府北小双山; 一出灵山县界张蒙山;一出府东北谢成岭。汇于武利埠,南流合新村江入海”。

  • 皖阳县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舒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县北二十二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25怀宁县: 皖阳 “以城在水北,故曰皖阳”。七年 (624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分怀宁县置,治今安徽省

  • 峨林关

    明置,在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印江县: 峨林关在 “县南七里”。

  • 嘉阳城

    北魏置,即今河北平山县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蒲吾县 “有嘉阳城”。隋于此置房山县。《元和志》 卷17房山县: “其城内实外险,一名嘉阳城。”

  • 江东门

    明洪武时所建南京外郭城门之一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。地当长江之滨。

  • 马格庄

    即今山东蓬莱市东南二十里马格庄镇。清道光《蓬莱县志》卷1《市廛》有马格庄。集镇名。在山东省蓬莱市北部,北临黄海。属新港街道办事处。人口2130。原马格庄镇人民政府驻地。明洪武年间,宋姓人家从江苏海州宋

  • 洪前盐泉

    在今福建同安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同安县: 洪��盐泉 “在县东东山浮洋中, 海潮所不到。每风日晴明,辄有小泉自沙土中出,乡人取而淋之,可煎成盐”。

  • 买赛河

    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之梅江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平茶洞长官司:“西有百岁山,哨溪出于其东,满溪出于其西,合流入买赛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