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禁山
又名铜塘山。在今江西上饶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上饶县: 封禁山在 “府东南八十五里。一名铜塘山。险塞危峻,为郡之要害。中产铜铁。景泰中,福建沙县寇邓茂七盗冶铜铁,剽掠永丰,知县邓显追捕遇害,久之患始平。自是严冶禁,设隘戍守。《志》 云,山绵亘广远,东接福建浦城县,东有铜孛山,为封禁之要口。南连福建崇安县,北通永丰县。其西南为择子岭,与高洲铁山一带相接,向为奸宄啸聚之地。其中林篁丛杂,溪港连延,旧制以其险峻难通,宜于封禁,因名。万历三十年尝复议开采,不果,自是垂为永制”。
又名铜塘山。在今江西上饶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5广信府上饶县: 封禁山在 “府东南八十五里。一名铜塘山。险塞危峻,为郡之要害。中产铜铁。景泰中,福建沙县寇邓茂七盗冶铜铁,剽掠永丰,知县邓显追捕遇害,久之患始平。自是严冶禁,设隘戍守。《志》 云,山绵亘广远,东接福建浦城县,东有铜孛山,为封禁之要口。南连福建崇安县,北通永丰县。其西南为择子岭,与高洲铁山一带相接,向为奸宄啸聚之地。其中林篁丛杂,溪港连延,旧制以其险峻难通,宜于封禁,因名。万历三十年尝复议开采,不果,自是垂为永制”。
①在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崇明县:杨家港“沙田多高,旧有港,久淤。万历三十八年,县令李官疏浚,民得灌溉之利”。今已淤废。②即今江苏张家港市(杨舍镇)。《宋史·河渠七》:南宋乾道六
即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。《梁书·武帝纪》: 天监五年 (506),“青、冀二州刺史桓和前军克朐山城”。即此。南朝宋废朐县为朐山城。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锦屏山侧。
宋建,即今福建龙海市北江东桥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:江东桥“在府东。即虎渡桥也。江东驿置于此”。
亦作斡难、兀难、阿难、敖嫩、鄂伦、鄂诺、俄侬。即今蒙古国、俄罗斯境内之鄂嫩河,为黑龙江石勒喀河上源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: 黑龙江“亦名斡难河。源出喀尔喀北界垦特山,土人谓之鄂伦河,会诸小水东北流,经
①即今江西宁都县北八十三里洛口乡。清置汛。②亦作洛口塘。即今江西会昌县西北六十里庄口镇。明嘉靖 《赣州府志》 卷5: 会昌县有洛口市。
春秋时国。嬴姓。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。《春秋》: 成公十五年 (前576),“会吴于钟离” 即此。后为楚邑。秦置为县。
又作银沙逻、银砂罗。宋大理置,属永昌府。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一百十里上允镇。元升为银沙罗甸宣慰司。
即厓山。 在今广东新会市南。 元陈 《通鉴续编》 卷24: 祥兴二年 (1279) 春正月,“帝在厓山,大元兵张弘范袭厓山,张世杰力战御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新会
即石臼河。 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。 《寰宇记》 卷61平山县: “县西北五十里水出焉, 亦谓之石臼水,又谓之鹿水,出行唐东入博陵,谓之木刀沟,又谓之袈裟水,从此过石疃山,南流入滹沱河。”
西汉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枣庄市旧峄县西南三十里阴平镇。阳朔二年(前23)封楚孝王子回为侯国。东汉改为阴平县。西汉阳朔二年(前23年)封楚孝王子回为阴平侯,置阴平侯国,治今山东省枣庄市西南阴平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