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孙洲

孙洲

一名王洲。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南四十里富春江中王洲乡。《寰宇记》卷93富阳县:孙洲,“《吴录》:浙江经县前过,江中有沙涨,吴武烈帝为郡吏赴府,乡人饯之,会于洲上。父老云:‘此沙狭而长,君其为长沙太守乎?’后果如父老之言,因于长沙起兵,为吴始祖,遂名此沙为孙洲”。后孙权成就帝王之业,改为王洲。


即今浙江省富阳市西南富春江中王洲。相传为三国吴大帝孙权故里。孙权称帝后,又改名王洲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鸑鷟冈

    在今河南通许县东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通许县: 鸑鷟冈 “相传有凤集此,故名”。

  • 南华礁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六门礁东南约6海里。为一环礁。退潮时露出。中国渔民向称恶落门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南康华里礁。1947年改名南华礁。

  • 狄县

    秦置,属临淄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西北二里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周市北徇地至狄。狄人田儋杀狄令, 自立为齐王。”即此。西汉属千乘郡。东汉永初二年(108)改为临济县。本春秋、战国齐邑。秦置

  • 四面山

    在今安徽太湖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6安庆府:四面山“在太湖县北十五里。下有大中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太湖县:四面山“山方而锐,四面如一”。在重庆市西南江津市南部,邻近贵州省。同名主峰海拔 1709

  • 保义军

    ①唐方镇名。建中四年 (783) 以兴凤陇节度使号为保义军,治所在凤翔府 (今陕西凤翔县)。寻废。②唐、五代方镇名。龙纪元年 (889) 以陕虢节度使为保义军。治所在陕州 (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)。

  • 马谷山

    在今山东无棣县北六十里大山庄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庆云县:马谷山在“月明沽东,俗谓之大山。多石无树木, 中有洞,深广二丈余”。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23:“山西南半麓有洞, 广二丈余,深不可测。相传古有

  • 郗马镇

    即今河北栾城县西北二十二里郗马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0获鹿县图: 东南有郗马。

  • 泽潞

    唐方镇名。至德元年 (756) 置,治所在潞州 (今山西长治市),领潞、泽、邢、洺、磁五州,相当今山西沁县沁水以东地区及河北巨鹿、丘县以西至太行山。大历后改为昭义军。唐方镇名。至德元载(756年)置,

  • 马栏县

    1949年5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由新正、耀县、宜君等县析置,治马栏镇(今陕西旬邑县东北马栏镇)。同年9月撤销,并入栒邑、耀县、宜君、黄陵四县。旧县名。1949年5月由陕西省新正、耀县、宜君等县析置,治今

  • 灵关路

    即夏阳路。以灵关(今宝兴县南灵关镇)为名。从四川雅安市西北行逆宝兴河而上,经芦山县、宝兴县,一取今东河越邛崃山至今理县,一取今西河上越夹金山至今小金县。《寰宇记》卷77雅州芦山县:“灵关路在县界,去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