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同仁县

同仁县

1931年析循化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保安城(今青海同仁县北保安乡)。后迁治隆务寺(今同仁县治隆务镇)。


在青海省东部,邻甘肃省。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 3460 平方千米。人口7.6万。辖2镇、10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隆务镇。本循化县地,1931年由循化县析置同仁县,取义于“同登仁域”或“一视同仁”。驻隆务寺(今隆务镇),省直辖。1952年改县为同仁藏族自治区;1953年复为同仁县,属黄南藏族自治区(1955年改为自治州)。地处黄南山地东北部,以山地、丘陵、盆地为主。西有阿米夏琼山,中部有阿米德合隆山,地势南高北低。隆务河纵贯县境。水资源丰富,建有五座水电站,为全国第一批电气化试点县之一。属大陆性高原气候。产春小麦、青稞、蚕豆、豌豆、油菜籽等,河谷地带产瓜果、蔬菜。畜产藏系羊、牦牛等。野生动物有香獐、狍鹿、雪鸡、蓝马鸡、羚羊、石羊、黄羊、猞猁、旱獭等。并产冬虫夏草、雪莲、大黄、黄芪、党参、秦艽等药材。矿产有金、铅、锌、铜、银、石英等。工业有铅、皮革、水泥、农牧机械修配、服装、地毯、运输等,以生产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毯著称。同夏、循同公路经此。县城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有铁城山古城、隆务寺、年都乎墓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蒙山

    又称蒙山。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夫颛臾,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。”邢疏:“山在鲁东,故曰东蒙。”

  • 小江隘

    即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北小江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
  • 三十里铺

    ①又名黄沟寨。即今安徽颍上县西北三十里铺乡。清光绪《颍上县志》图:西北有三十里铺。②即今安徽桐城县东北卅铺镇。清道光《桐城续修县志》卷1《乡镇》:三十里铺在“城北三十里,距孔城三十里”。③即今山东高唐

  • 锡江寨

    在今湖南湘阴县西北二十五里锡江口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湘阴县: “锡江砦在县西北,湘江西岸。宋置砦于此。江畔有岐,平起如冈,洲岛之民聚而居之,以渔为业。亦曰锡浦。”

  • 龙驹寨

    即今陕西丹凤县。《清一统志·商州》:龙驹寨“有东、西二寨,据鸡冠山。俗传项羽乌骓产此,故名。其地水趋襄汉,陆入关辅,南北辐辏,一巨镇也。本朝乾隆二十二年,设州同驻此”。民国初改为县佐。即今陕西省丹凤县

  • 日边驿

    即今浙江萧山市西北西兴镇。《清一统志·绍兴府二》:西兴水驿“在萧山县西兴场运河南岸。唐为庄亭,宋曰日边驿,后改名。今有驿丞”。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北西兴镇。宋以庄亭驿改名。后改名西兴驿。

  • 都陆

    即西汉博乡侯国,王莽改为杨陆。故址在今安徽六安市西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綝传》: “綝大发卒出屯镬里,复遣 (朱) 异帅将军丁奉、黎斐等五万人攻魏,留辎重于都陆。” 胡三省 《通鉴》 注以为“都陆即杨陆

  • 隋城山

    一名随州城山。在今湖北随州市南。《水经·涢水注》: “涢水又径隋县南,隋城山北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7随州: 随州城山 “在州南七里。山势横亘如城郭然,州因以名。山南有三阜形如瓜,一名三瓜山”。

  • 乐安驿

    在今广东阳江市西乐安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春县:乐安驿在“县南九十里,接阳江县界。隆庆五年筑城”。

  • 南琅邪郡

    南朝宋以侨置琅邪郡改名,初治江乘之金城 (在今江苏南京市东二十五里)。南齐永明六年(488) 徙治白下 (在今江苏南京市金川门外,幕府山南麓)。陈废。南朝宋永初二年(421年)改琅邪郡置,治蒲洲金城(