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合阳县

合阳县

①秦置,属内史。治所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四十里。西汉改为郃阳县。

②北魏建义元年(528)置,属冀氏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安泽县境。北齐废。


(1)古县名。北魏建义元年(528年)置,治今山西省古县东北;一说今安泽县西南。属冀氏郡。北齐废入冀氏县。(2)今县名。在陕西省东部、黄河以西、大浴河以东,与山西省为邻。属渭南市。面积 1227 平方千米。人口43.2万。辖12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战国魏地,魏文侯十七年(前429年)筑合阳邑(今县东里村),因位于合水(今名金水沟)北岸,故名。秦惠文王八年(前330年)置合阳县。西汉改置郃阳县,属左冯翊。西晋后废郃阳县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于今百良镇东宫城置宫城县,于今良石村置五泉县,属澄城郡。太和二十年(496年)于故址复置郃阳县,属华山郡。北周废五泉入澄城,废宫城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治迁今址,属冯翊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析东部地于今洽川镇夏阳村设河西县,兼置西韩州;八年西韩州迁往韩城县。贞观八年(634年)与郃阳同属同州。乾元三年(760年)改河西县为夏阳县。北宋熙宁四年(1071年)废夏阳入郃阳县,属同州。元、明因之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属同州府。1914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省。1948年初属陕甘宁边区黄龙分区,12月属大荔分区。1950年属渭南专区,1956年直属陕西省。1958年并入韩城县,1961年复设。1964年因郃字生僻,改为合阳县。1969年属渭南地区,1994年属渭南市。地处关中盆地东北部、黄龙山南坡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棉花为主,是省棉花主要产区之一。工业有煤炭、水泥、农机、陶瓷、电容器等。侯西铁路和西禹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寿圣寺塔、玄武青石殿、梁山千佛洞石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信丰 (豐) 江

    即今江西信丰县东之桃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信丰县: 桃江 “在县东……亦谓之信丰江”。

  • 军营岭

    在今江西广昌县城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广昌县:军营岭在“县北一里。相传吴芮征南越时,遣将梅鋗营其下。前多稻田,左右皆平阜,惟此岭独高”。

  • 黍谷山

    又名燕谷、寒谷。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顺天府: “在怀柔县东四十里,跨密云县界。亦名燕谷山。刘向云: 燕有黍谷,地美而寒,不生黍稷。邹衍吹律以温其气,因名曰黍谷。衍庙基犹存。山

  • 色威县

    亦名达威。在今四川色达县。民国《道孚县图志》:“色达一名色他,分上中下三色达。……(宣统三年)边务大臣赵尔丰遴员勘查,改为色威县,适逢鼎革,未果。”

  • 福安县

    南宋淳祐四年 (1244,一说五年) 析长溪县西北地置,属福州。治所在韩阳坡 (今福建福安市)。《八闽通志》 卷2 《地理 · 郡名》: “按本志,初议置邑,邑令范夔……曰,须福建安抚来事乃成。后朝廷

  • 矶子驿

    宋元时置,在今江西都昌县东二十五里。明初废。宋元置,在今江西省都昌县东。明初废。

  • 崖州

    ①南朝梁置,治所在义伦县 (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)。隋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治所在舍城县 (今琼山市东南)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口、琼山、琼海三市及文昌、澄迈、定安等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)

  • 西宗州

    唐武德四年(621)置,治所在宗居县(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三十四里旧站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祥云县东南部地。贞观十一年(637)改宗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宗居县(今云南祥云县东南云南驿)。辖境即今云

  • 阿司牛录镇

    清置,属辽阳县。即今辽宁辽中县治(辽中镇)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于此设辽中县。

  • 翔庆军

    北宋明道元军 (1032) 西夏置,治所在灵州 (今宁夏吴忠市北)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