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台湾省

台湾省

清光绪十三年(1887)置,治台湾府(今台湾省台中市)。在首府未建成前,先以台北为施政中心。辖境相当今台湾省。光绪二十年(1894)以台北府为台湾省会。二十一年(1895)被日本侵占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,复置台湾省。省府在台北市,1957年迁至南投县。


简称台。在中国东南部,东海和南海之间,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省相望,东临太平洋。包括台湾岛、澎湖列岛和绿岛、兰屿、彭佳屿、钓鱼岛、赤尾屿等岛屿。面积3.6万平方千米。人口 2221 万,居民以汉族为主,占97%;少数民族有高山族。省会台北市。自古以来为中国领土。在远古时代,台湾就和大陆相连,后因地壳运动分隔成岛。秦、汉以后有关台湾的记载已很具体。魏、晋、南北朝时称“夷洲”,隋、唐、两宋时期称“流求”。南宋时,澎湖隶属于福建路晋江县,乾道七年(1171年)泉州派水军驻守。元称“流球”或“瑠球”,至元末设巡检司。明天启四年(1624年)和六年,荷兰和西班牙殖民者分别侵入台湾。明末,郑成功驱逐侵略者,收复台湾。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置台湾府,属福建省。明代诸书称“小琉球”。大陆沿海商船至南部海湾登岸,与称作“大员”(读如台窝湾)的平埔人交易,称此地区为“大员”,音转为“台员”、“大湾”、“台湾”,成为南部沿海通称。清设台湾府后,台湾始逐渐成为全岛名称。光绪十三年(1887年)改台湾行省。1895年被日本侵占,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。台湾山脉纵贯南北。玉山(3997 米)为中国东部最高峰。西部多冲积平原。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。年平均气温22~24℃(山地除外),1月平均气温15~20℃,7月平均气温 28℃ 左右。年降水量丰富,一般为 1500~3000 毫米,北部的火烧寮曾超过 8000 毫米,是中国降水最多之地。夏、秋两季多台风。浊水溪、大甲溪等水力资源丰富。林地占全岛面积二分之一,盛产樟木、红桧、扁柏等。矿产以煤、石油、天然气、铜、金、银、锰为主。有纺织、电子、制糖、塑胶、电力等工业。特产天然樟脑和香茅油。农产以稻、甘蔗、茶叶、水果(香蕉、菠萝等)为主。沿海有渔、盐之利。铁路有台湾纵贯铁路和台东铁路等。有台湾大学、台湾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多所。主要城市有台北、台中、台南、高雄、基隆、新竹、嘉义。名胜古迹有日月潭、北投温泉、阳明山、北港妈祖庙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仙洞村

    在今广东新会市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新会县:“南有沙村巡检司,本治大神冈,后迁仙洞村,又迁长沙村,后复故治。”

  • 妙峰山

    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东北,与昌平县交界处。海拔1291米。西山主峰之一。景色秀丽,花木繁茂,山上多古庙,其中以碧霞元君庙最为著名。清富察敦崇《燕京岁时记》:“妙峰山碧霞元君庙在京城西北八十余里。……每届

  • 人头堰

    在今四川广安县北五十里悦来镇。《清史稿·杨芳传》:嘉庆四年(1799),镇压白莲教义军,“歼冷天禄于人头堰”。即此。

  • 罗克伦

    一名洛克伦。在今新疆昌吉市西二十里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10: 罗克伦 “旧为噶勒丹多尔济游牧之所。乾隆二十年三月,大兵进讨准噶尔,噶勒丹多尔济偕其兄子扎纳噶尔布以二千五百余户降”。

  • 巴丘城

    即今湖南岳阳市。相传孙吴所筑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东汉建安十九年(214),“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”。裴注:“巴丘今曰巴陵。”《水经·湘水注》:巴丘山“有巴陵故城,本吴之巴丘邸阁城也”。即巴丘邸阁

  • 莎栅谷

    在今河南洛宁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4河南府永宁县: “莎栅谷,在县西三十里。唐有莎栅城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唐乾元二年 (759),李忠臣与李归仁等 “战于永宁莎栅之间,屡破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长沙平

    在今陕西白河县东。《宋史·王彦传》:南宋建炎四年(1130),襄阳盗桑仲陷均、房,直捣金州白土关,彦“即勒兵趋长沙平,阻水据山,设伏以待”。即此。

  • 安阳桥

    一名鲸背桥。在今河南安阳市北四里安阳河上。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少帝纪》:开运二年(942),“王师与契丹相拒于相州安阳河上。……是夜,张从恩引军退保黎阳,唯留五百人守安阳河桥”。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安阳河

  • 肥累县

    春秋肥子国。西汉置县,属真定国。治所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七里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以肥邑置,治今河北省藁城市西南。属真定国。东汉省。

  • 大沽口

    在今天津市东南海河入海口南岸。《清一统志·天津府二》:“大沽口,众水由此入海,即《通典》所云三会海口。”为海防要地,清于此设海口营。《畿辅通志》卷93:“大沽海口宽一百五十丈,水深一丈五尺……河口有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