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双塔

双塔

①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上都河北岸。明杨荣《北征记》:永乐二十二年(1424),朱棣北征,五月“丁丑次环州。戊寅,次双塔。己卯, 次开平”。

②在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宁远卫:双塔“在卫东。万历中,三卫贼尝聚此,犯宁前诸处。或曰即塔山所也”。

③即广教寺双塔。在今安徽宣州市北敬亭山南麓。


(1)塔名。在江苏省苏州市罗汉院遗址上。清同治《苏州府志》:“宋雍熙中,王文罕建两砖塔对峙,俗遂以双塔名之。”为郡人王文罕兄弟二人所建,一名舍利塔,一名功德舍利塔,两塔结构和大小完全一样。双塔为砖建,外观模仿木结构形式。平面等边八角形,共七层。各层仅四面开门,另四面隐出直棂窗形。上面是平座,下有斗栱承托,出檐较浅,微微向上反翘。塔顶铁刹挺秀,高度约相当于塔身的四分之一,内无塔心。第二层是八角形,其余六层皆正方形。各层之间均依次调换45度,互相重叠似八角形。塔外上下层的门窗,亦随内部结构的变化而交错设置。因塔刹倾斜,塔身受损,建国后曾多次修缮,在整修西塔时,于第二层的枋上发现南宋绍兴五年(1135年)修塔时的题记两段:“双塔乃太平兴国七年岁次壬午建。”据考证,双塔兴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(982年),落成于雍熙年间。1991年对塔铁刹等损坏部分进行了修整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(2)集镇名。在甘肃省古浪县城北部。属泗水镇。人口 2400。原名双塔堡,因古浪、武威两县居民共处一村得名双搭,后演变为双塔。盛产瓜果及甜菜。有挂面、砖厂。设集贸市场。兰新铁路经过并设站,312国道经此,双景公路起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兀郎海城

    即兀剌海。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南狼山隘口。《元史·郭守敬传》:守敬言:“舟自中兴沿河四昼夜至东胜,可通漕运,及查泊、兀郎海古渠甚多,宜如修理。”

  • 蒲里塘

    在今江苏溧水县南二十里渔歌乡蒲塘桥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濮阳兴传》: 永安三年 (260),“都尉严密建丹杨湖田,作浦里塘”。即此。

  • 济川墟

    在今山东高青县高城西北五里。《晋书·裴秀传》: 三国魏咸熙初,“秀封济川侯,地方六十里,邑千四百户,以高苑县济川墟为侯国”。

  • 吉安府

    元至正二十二年(1362)朱元璋以吉安路改置,治所在庐陵县(今江西吉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吉水、万安间的赣江流域。1912年废。元至正二十二年(1362年)朱元璋改吉安路置,治庐陵县(今江西吉安市)。

  • 大斗拔谷

    一作达斗拔谷、大斗谷。即今甘肃民乐县东南扁都口河谷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:大业五年(609),炀帝伐吐谷浑,“经大斗拔谷,山路隘险,鱼贯而出。……次张掖”。《元和志》卷40删丹县:“大斗拔谷在县南二百里。

  • 西城

    又称西山城。汉唐时于阗国都城。在今新疆和田市西二十里约特干遗址。《汉书·西域传·于阗国》:“于阗国,王治西城……于阗之西,水皆西流,注西海;其东,水东流,注盐泽,河源出焉。多玉石。”

  • 教化山部

    宋大理置,为教合三部之一,属最宁府。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南六里旧城。元代属临安等处宣慰司。明代置教化三部长官司。

  • 武原郡

    ①南朝梁太清三年 (549) 分吴郡置,属吴州。治所在海盐县 (今浙江海盐县城东南隅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海盐县和海宁市地。陈废。②东魏武定八年 (550) 分下邳郡置,属东徐州。治所在武原县 (今江苏邳

  • 牟氏庄园

    又称牟二黑子地主庄园。在今山东栖霞县北五里古镇都村东。牟墨林(1787—1868),字松野,绰号牟二黑子。庄园始建于清乾隆七年(1742),是一座比较完整的大地主宅院。有房屋四百八十间,门楼约三十个及

  • 白羽

    即析。春秋楚邑。即今河南西峡县治。《左传》:昭公十八年(前524),“冬,楚子使王子胜迁许于析,实白羽”。即“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