卧这
在今贵州大方县西。本明水西酋长卧这居处,故名。清康熙三年 (1664),贵州水西土司安坤反叛,吴三桂率师由乌西攻安坤于此。
在今贵州省大方县西。清康熙三年(1664年),贵州水西土酋安坤叛乱,吴三桂率师至毕节,由乌西攻安坤于卧这,即此。
在今贵州大方县西。本明水西酋长卧这居处,故名。清康熙三年 (1664),贵州水西土司安坤反叛,吴三桂率师由乌西攻安坤于此。
在今贵州省大方县西。清康熙三年(1664年),贵州水西土酋安坤叛乱,吴三桂率师至毕节,由乌西攻安坤于卧这,即此。
在今陕西西安市附近一带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六年(391),“苟曜有众一万,密召秦主登,许为内应;登自曲牢向繁川,军于马头原”。胡注:“马头原之地盖在长安东。”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海晏县东北、大通回族自治县西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左翼末旗: “牧地当博罗充克克河源。东至囊吉立图巴尔布哈,南至图禄根河,西至恰克图北山木鲁,北至恰
原在今山西长子县东南三十里南张店乡张店慈林山腰,后迁至原址对面崔庄山腰。始建于十六国后燕光始元年 (401)。今寺内中轴线上有舍利塔、圆觉殿和后殿。舍利塔为唐咸亨四年 (673) 建,砂石板建造,平面
蒙古至元六年 (1269) 改河州置,属吐蕃等处宣慰司。治所即今甘肃临夏市。辖境相当今甘肃临夏、和政、广河等市县及东乡族自治县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地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改置河州卫。
1914年改归化县置,属绥远特别区,为归绥道治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隅旧城。1928年为绥远省会。 日占期间改为厚和特别市,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归绥市。1954年撤销,并入呼和浩特市和土默特
明洪武中置思陀甸长官司,治所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二十八里大新寨。清道光元年 (1820)迁今红河县西南二十二里乐育。1933年废。
明嘉靖四十五年(1566)由龙岩县东西洋巡司及永安、大田两县部分地置,属漳州府。治所即今福建漳平市西北双洋镇。《清一统志·龙岩州》:东西洋,“今宁洋县治。……以巡司为县治, 以东西洋皆安静为名”。清雍
①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西濮州。治所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北。贞观十一年(637)属髳州。天宝后废。②唐调露元年 (679) 于废铜山监置,属梓州。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九十里广福镇 (俗名铜山寺)
①南齐置,属永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境。陈以后废。②金承安三年 (1198) 改乐康县置,属泰州。治所在今吉林洮南市东北城四家子村。后废。古县名。金承安三年(1198年)改旧泰州置,治今吉林省洮南市
①西汉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即今甘肃环县北一百里归德堡(一说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)。东汉废。西魏大统元年(535)复置,为恒州治。隋大业元年(605)改名洛源县。②唐贞观五年(631)置,属羁縻诺州。治所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