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会宁县

会宁县

①隋大业六年(610)改允吾县置,属武威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。唐武德三年(620)改为广武县。

②唐武德二年(619)改凉川县置,为会州治。治所即今甘肃靖远县。贞观八年(634)为粟州治。同年复为会州治。后废。

③金初置,为会宁府治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南白城。后废。

④明洪武十年(1377)降会宁州置,属巩昌府。治所即今甘肃会宁县。民国初属甘肃兰山道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36年10月, 中国工农红军一、二、四方面军会师于此。


(1)古县名。(1)隋大业六年(610年)以允吾县改置,治今甘肃省永登县东南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改为广武县。(2)唐武德二年以凉川县改置,治今甘肃省靖远县。属西会州。后废。(3)金初置,治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南白城。为会宁州治。后为会宁府治。元废。(2)今县名。在甘肃省中部、祖厉河上游,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为邻。属白银市。面积 6439 平方千米。人口58万。辖4镇、2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会师镇。西魏置会宁县,为会州治。元至正十二年(1352年)改会州为会宁州。明洪武初降会宁州为会宁县。1913年后属兰山道,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1949年属定西专区。1985年改属白银市。地处陇西黄土高原中部。南部华家岭是渭河与祖厉河的分水岭。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糜谷、马铃薯、豆类、胡麻。特产黑瓜子、二毛滩羊皮。工业以化工、建材、轻纺、食品加工为主。312、309国道和靖天、郭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牛门洞马家窑文化遗址。旱塬秀峰铁木山,是甘肃中部佛道教活动场所和著名游憩地。纪念地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会师楼、纪念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岢岚军

    唐长安三年 (703) 置,治所在岚谷县(今山西岢岚县)。景龙中废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(980) 复置,辖境相当今山西岢岚县地。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改岢岚州。武周长安中置,治今山西省岢岚县。因

  • 武侯庙

    ①亦称武侯祠或昭烈庙。在今四川成都市区南武侯祠大街北侧。为祭祀诸葛亮的庙宇。②在今四川奉节县东。亦为祭祀诸葛亮之庙宇。唐杜甫 《武侯庙》 诗: “遗庙丹青落,空山草木长。”清钱谦益笺注: “武侯庙,《

  • 周 (週) 城埠

    即今江苏溧阳市西南周城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0江宁府溧阳县: 周城埠,“宋末,土人结寨筑城于此,以御侵寨,周回濠迹尚存。亦曰周城”。

  • 南疆八城

    指清代新疆天山以南喀喇沙尔 (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)、库车 (今库车县)、阿克苏 (今阿克苏市)、乌什 (今乌什县)、喀什噶尔 (今喀什市)、英吉沙尔 (今英吉沙县)、叶尔羌 (今莎车县)、和阗(今和

  • 英豪镇

    即土壕铺。今河南渑池县西二十四里英豪镇。民国 《渑池县志》 卷 1: 西区有 “英豪镇”。原名土豪。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巡抚徐改英豪。在河南省渑池县西部。面积89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

  • 平堰

    在今湖北枣阳市西。《宋史·孟珙传》:南宋绍定元年(1228),珙“创平堰于枣阳。自城至军西十八里,由八叠河经渐水侧,水跨九阜,建通天槽八十有三丈,溉田十万顷,立十庄三辖,使军民分屯,是年收十五万石”。

  • 明水设治局

    1923年析拜泉、青冈二县地置,属黑龙江省龙江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明水县。1929年改为明水县。1923年由青冈、拜泉二县析置,治三里三镇(今黑龙江明水县明水镇)。1929年升县。

  • 伏羌堡

    ①明置,属松潘卫。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黄龙乡西福羌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1《边防记》:“三舍(关)上十里为伏羌堡,上十里为红崖关。”②明置,属石泉县。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石泉县“大

  • 楸山

    即今河北灵寿县西北鲁伯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灵寿县: 楸山在 “县西北五十里,山多楸树,因名。东接凤凰石山,两山夹峙,道出其中,谓之龙门 口。《志》 云: 凤凰石山,峭壁万仞,登涉甚难,绝顶有石嵯峨,

  • 保德县

    金大定十一年 (1171) 置,为保德军治。治所即今山西保德县。二十二年 (1182) 为保德州治。蒙古宪宗七年 (1257) 废入保德州。明洪武七年(1374) 又降保德州为县,九年 (137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