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京水

京水

一名黄水。即今河南贾鲁河上源。在今河南新密市东北、荥阳市东南及郑州市境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黄水 “发源京县黄堆山,东南流,名祝龙泉,泉势沸涌,状若巨鼎扬汤,西南流谓之龙项口,世谓之京水”。北流注于济水。北宋建隆初,凿渠引京水东流,名金水河。经中牟县入都城,汇入五丈河通漕运。元丰五年 (1082) 又由副堤入蔡水。元至元中,贾鲁治河,复引京水自中牟县南流,经陈、颍入淮。遂为贾鲁河正源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廉台 (臺)

    在今河北无极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无极县: 廉台在 “县西十三里。相传以廉颇名。《晋地道记》: 魏昌县有廉台”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26《前燕四》: 东晋永和八年 (352),慕容恪讨闵于安喜,

  • 海口隘

    即今江西德兴县东北海口镇。地近婺源县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徽州府婺源县: 海口隘 “在县南九十里,接德兴县界。往来要口也”。

  • 大金川

    亦名金川河。藏名促浸。即今四川大渡河上游大金川。清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四川大渡河上游有大金川土司,土司以河名。(1)古地名。明金川寺演化禅师地,后分大、小金川。大金川,土语“促浸”。清雍正元年(172

  • 吕城堰

    北宋置,在今江苏丹阳市东五十里江南运河上。《宋史·河渠志六》:“哲宗元祐四年,知润州林希奏复吕城堰,置上下闸,以时启闭。”

  • 淮南路

    北宋初置,治所在楚州 (今江苏淮安市)。太平兴国元年 (976) 析为东西两路。至道三年(997) 复合为淮南路。治平中移治扬州 (今扬州市)。辖境南至长江,东至海,西至今湖北黄陂、河南光山等县,北逾

  • 拖坝

    即今四川甘孜县东南拖坝乡。“拖坝”,藏语意为南方。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,红四、六两方面军会师于此。

  • 罗川戍

    在今四川旺苍县南。《宋史·王全斌传》:乾德二年 (964) 伐蜀,“全斌由罗川趋深渡,与(崔) 彦进会”。

  • 八公山

    ①在今安徽和县城北半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8和州:“八公山在郡城北来山之左。世说八仙人围棋会饮于此,故名。张祁谓仙风对八公,盖一郡之胜概也。”②一名肥陵山。在今安徽寿县北五里,南滨东淝河,西、北面临淮河

  • 七里溪

    即今四川茂县西北之松坪沟水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翼州卫山县:“隋改为翼针县,治七顷城。贞观十七年,移治七里溪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73叠溪千户所:七里溪“在所东(西)七里。源出松坪寨,……流入于汶江”。

  • 城门山

    在今广西天等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0结安州: 城门山 “在州治 (今结安) 东北。以壁立如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