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中渭桥

中渭桥

秦始皇修建,初名横桥,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汉初名渭桥或石柱桥。武帝后称中渭桥。《三辅黄图》卷6引《三辅旧事》云:“秦造横桥,汉承秦制,广六丈三百八十步,置都水令以掌之,号为石柱桥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咸阳县:“中渭桥,在县东南二十二里。本名横桥,驾渭水上。”唐贞观十年(636)移至今西安市直北。五代以后,被西渭桥取代,逐渐废弃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汉长安城横门外(今西安市西北六村堡相家巷)的田野里发现了横门遗址。


本名横桥。秦始皇建。在秦都咸阳,“渭水南有长乐宫,渭水北有咸阳宫,欲通二宫之间,故造此桥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西汉名渭桥,习称中渭桥,又名横门桥,别称石柱桥。为都城长安通往北方渭河桥梁。《汉书·文帝纪》:代王“使宋昌先之长安观变,昌至渭桥,丞相已下皆迎”;《汉书·张释之传》:文帝“行出中渭桥”,皆即此。东汉末被董卓焚毁,曹操重修。东晋末刘裕又毁之,北魏修复。唐贞观十年(636年)改建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偏西渭水上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四年(783年),朱泚据长安,“马燧遣其行军司马及其子彙将兵五千人入援,屯中、渭桥”,即此。唐末后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长泽川

    在今宁夏固原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历十一年(776),“吐蕃寇石门,入长泽川”。即此。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东南城川苏木附近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历十一年(776年)“吐蕃攻石门,入长泽川”,即此。

  • 乌隆古河

    又作乌陇古河、乌伦古河。即龙骨河。今新疆青河、富蕴、福海三县境。有二源:东源布尔根河西流,西源青格里河南流,相会于青河县南,西流名乌伦古河,经富蕴县,至福海县西南,入布伦托海。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

  • 泗水

    亦称清泗。别名清水。源出今山东泗水县东五十里陪尾山。四源并发,故名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“浮于淮泗。” 泗即泗水。古泗水自鲁桥以下又南循今运河至南阳镇,穿南阳湖而南,经昭阳湖西、江苏沛县东,又南至徐州市

  • 香兰山

    又名兰山、石兰山。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南五十里。宋置巡司于此。《寰宇记》 卷92宜兴县:“小兰山在县东南五十里。《舆地志》 云: 石兰山斗入太湖五里,有两岸,南曰大兰山,北曰小兰山,相连二里。” 《方舆纪

  • 陈佗沟

    在今河南淮阳县北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0宛丘县:陈佗沟“在县北一十里。上从安仁沟出,入县郭。古老传云:陈公子佗开, 所以灌溉也”。

  • 锡伯山

    即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乌拉河下游西侧巴拉富山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9: 锡伯山在“三姓界,距吉林城东北一千七百里”。

  • 昭丘

    即楚昭王墓。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南七十里。《水经·沮水注》: “沮水又南径楚昭王墓。东对麦城,故王仲宣之赋 《登楼》 云: 西接昭丘是也。”

  • 萧塘镇

    即今上海市奉贤县北十里萧塘镇。清光绪《奉贤县志》 卷1: “萧塘旧名秦塘,距治 (今奉城镇) 四十里,后有萧姓居此,渐成市集,遂改今名。”清末太平军曾于此抗击洋枪队。

  • 锦官城

    又名锦城、锦里。三国蜀汉建,为管理织锦宫署驻地。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郊南河 (锦江) 南岸。唐徐坚 《初学记》 卷27引任豫 《益州记》: “锦城在益州南笮桥东,流江南岸,蜀时故锦官也。其处号锦里,城墉

  • 大和砦

    亦作太和寨。北宋筑,在今陕西神木县南太和寨东南二里太和沟内。金正大三年(1226)升为太和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