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中江县

中江县

①北周天和二年(567)于中江水滨置汉安戍,寻改为中江县,属资中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内江市西二里。隋开皇元年(581)避杨忠讳改为内江县。

②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)改玄武县置,属潼川府。治所即今四川中江县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四川卷下:中江县“东南两水夹流,南江来自绵州旧神泉县,东江来自涪城县,至玄武山下与南江合,邑居其中,故名中江”。明洪武十年(1377)废入潼川州,十三年(1380)复置,属潼川州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属潼川府。民国初属四川嘉陵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


(1)古县名。北周天和二年(567年)置,治今四川省内江市西。属资中郡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改为内江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四川省中部。属德阳市。面积2201.4平方千米。人口141.2万。辖26镇、2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凯江镇。以县境有中江(今凯江),故名。汉郪、涪等县地。三国蜀汉置五城县,属东广汉郡。南朝宋改名伍城县。北周置玄武郡,伍城县为郡治。隋开皇初废玄武郡,改伍城县为玄武县,属益州。仁寿初置凯州,为州治,大业初废州。唐调露元年(679年)置铜山县,与玄武县同属梓州。北宋大中祥符五年(1012年)改玄武县名中江县,元至元二十年(1283年)省铜山入中江县,属潼川府。明属潼川州。清属潼川府。1913年属川北道,1914年属嘉陵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北行署区遂宁专区,1952年属四川省遂宁专区。1958年属绵阳专区,1983年划属德阳市。地处盆中丘陵西部低山丘陵地带,龙泉山绵延西北部,中南部多台状低山、丘陵。凯江自西北入境,经城关镇后折东流出境。郪江流经东南缘,均属涪江水系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多生猪。产白芍、丹参等中药材。有缫丝、织绸、棉纺、卷烟、化肥等工业。竹扇、菊花石为传统工艺品。以产手工挂面著名。唐巴、德中公路经此。有黄继光纪念馆及龙尾山石窟造像、南塔、北塔等名胜古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阳驿铺

    即今河南宁陵县西二十里阳驿乡。清光绪《归德府志》卷首《宁陵县境图》:西有阳驿铺。集镇名。在河南省宁陵县西部。阳驿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4900。昔有东西大道,设有驿铺,坐北向南,故名。有修配、砖瓦、木

  • 静南县

    唐乾元元年 (758) 置,为昌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大足县西南五十里高升乡太和村。一说在今大足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1昌州: 静南县 “地名静南坝,因以为县名”。北宋初废。古县名。唐乾元元年(75

  • 大田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)改散毛千户所置,属施州卫。治所即今湖北咸丰县。清初改置巡司。

  • 调嚣镇

    在今海南省琼海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琼州府会同县: 调嚣镇在 “县东南十五里。有巡司,洪武中置”。

  • 犊和县

    西汉置,属云中郡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固阳县东南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东南。属云中郡。东汉废。

  • 黄姜峒

    即今广东云浮市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东安县: “万历五年十一月以泷水县东山黄姜峒置。” 1914年改名云浮县。1992年改设云浮市。

  • 台领山

    即今广东南雄与江西大庾二县间之大庾岭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豫章郡南野县“有台领山”。

  • 太白湖

    ①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太白湖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黄梅县“源感湖”条下:“太白湖在县西南四十里。其相近者曰南北柴池湖……今皆掌于河泊所。”②在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西南汉江分洪区一带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沔水

  • 乔司镇

    即今浙江余杭市南乔司镇。原名汤村镇。清初迁盐课司于此。镇西北有戊寅公墓,俗名千人坑,为1938年日本侵略军屠杀乔司平民之罪证。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东南部、钱塘江北岸。面积30.1平方千米。人口4.2万

  • 武乡郡

    ①十六国后赵置,治所在武乡县 (今山西榆社县北三十里社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榆社、武乡、沁县、襄垣、左权等县地。北魏延和二年 (433)改为乡郡。②北魏孝昌二年 (526,一说西魏) 置,属华州。治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