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黄绶

黄绶

黄色丝带,系官印用。古代官职等级、俸禄不同,系印的丝带颜色也不同。汉制,官吏俸禄在二百石(dàn旦,古代古量单位,三十斤为钧,四钧为石)以上至六百石以下者,用黄色丝带系铜印。县丞、县尉等辅佐官吏都是黄绶系铜印。后以“黄绶”为典,指官位卑下的官吏,常用作咏县尉、县丞的典故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19上《百官公卿表上》743页:“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,皆银印青绶,……秩比六百石以上,皆铜印黑绶,……比二百石以上,皆铜印黄绶。”另见《汉书》卷83《朱博传》:“欲言县丞尉者,刺史不察黄绶,各自诣郡。”颜师古注曰:“丞尉职卑皆黄绶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陈子昂《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》:“奈何苍生望,卒为黄绶欺。” 唐·高适《同颜少府旅官秋中》:“迹留黄绶人多叹,心在青云世莫知。” 唐·钱起《送修武元少府》:“自怜黄绶老婴身,妻子朝来劝隐沦。” 唐·皇甫冉《送从弟豫贬远州》:“名嗟黄绶系,才是白眉良。” 唐·邹象先《寄萧颖士补正字》:“尔时黄绶屈,别后青云致。” 唐·卢纶《寄郑七纲》:“他日吴公如记问,愿将黄绶比青毡。” 唐·李贺《仁和里杂叙皇甫湜》:“安定美人截黄绶,脱落缨裙暝朝酒。” 宋·王安石《和正叔怀其兄草堂》:“欲抛县印辞黄绶,来伴山冠戴白纶。”


【词语黄绶】   汉语词典:黄绶

猜你喜欢

  • 筌蹄一悟

    源见“得鱼忘荃”。谓从利禄的束缚中觉悟过来。徐嘉《论诗绝句》之六:“早岁才名达紫宸,筌蹄一悟弃如尘。”

  • 偷天妙手

    宋.陆游《文章》诗:“文章本天成,妙手偶得之。”文章是妙手从上天那里得到,极言文才之高。后称极善诗文者为“偷天妙手”。明.汤显祖《牡丹亭.言怀》:“能凿壁,会悬梁,偷于妙手绣文章。”【词语偷天妙手】

  • 贪泉酌饮

    贪泉:在今广东省南海县,相传人饮此泉水,就会产生贪心。晋代吴隐之任广州刺史,酌饮贪泉水,而终不改其廉洁的本性。《晋书.吴隐之传》:“未至州二十里,地名石门,有水曰‘贪泉’,饮者怀无厌之欲。隐之既至,语

  • 碎金收辟寒

    源见“辟寒金”。借指收集菊花花瓣以御霜寒。宋苏轼《次韵子由所居》之一:“堂后种秋菊,碎金收辟寒。”

  • 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

    余音:唱完之后遗留下的音响。绕梁:环绕屋梁。形容歌声优美动听,韵味深长。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,耐人寻味。语本《列子.汤问》“韩娥东之齐,匮食,过雍门,鬻歌假食,既去而余音绕梁?(lì),三日不绝”。(之

  • 抃鳌

    《楚辞》战国楚.屈原《天问》:“鳌戴山抃,何以安之?”东汉.王逸注:“鳌,大龟也,击手日抃。《列仙传》曰:‘有巨灵之鳌,背负蓬莱之山而抃舞,戏沧海之中,独何以安之乎?’”抃鳌,指大龟背负蓬莱山在沧海中

  • 积薪之敝

    源见“厝火积薪”。比喻隐伏的危机。《后汉书.黄琼传》:“前白马令李云,指言宦官罪秽宜诛,皆因众人之心,以救积薪之敝。”

  • 散栎

    源见“樗栎”。喻无用之人。明唐顺之《天宁寺尘外楼》诗:“已甘散栎终年计,耻逐冥鸿万里腾。”【词语散栎】   汉语大词典:散栎

  • 高帽子

    《北史.熊安生传》:“道晖好著高翅帽,大屐(木底有齿的鞋叫屐)。州将临,辄服以谒见,仰头举肘,拜于屐上,自言学识比三公。”北齐的宗道晖,喜欢戴高翅帽,穿大木屐。每当州将来到时,他就穿戴这样的鞋帽进见,

  • 隍中鹿

    同“隍鹿”。黄澜《赫德铜像歌》:“十要事误隍中鹿,七命雄麾殿下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