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雁食肥
唐.杜甫《同诸公登慈恩塔》诗:“君看随阳雁,各有稻梁谋。”
雁称为“随阳之鸟”(见《书.禹贡》汉.韩安国传),秋由北而南,春由南而北,追逐温暖,觅食稻粱,以谋生息。后用以比喻为了功名利禄而趋炎附势、善自谋划的人。
明.黄节《我诗》:“习苦蓼虫惟不徙,食肥芦雁得无危?”
唐.杜甫《同诸公登慈恩塔》诗:“君看随阳雁,各有稻梁谋。”
雁称为“随阳之鸟”(见《书.禹贡》汉.韩安国传),秋由北而南,春由南而北,追逐温暖,觅食稻粱,以谋生息。后用以比喻为了功名利禄而趋炎附势、善自谋划的人。
明.黄节《我诗》:“习苦蓼虫惟不徙,食肥芦雁得无危?”
《左传.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初,懿氏卜妻敬仲,其妻占之,曰:‘吉,是谓凤皇于飞,和鸣锵锵。有妫之后,将育于姜。五世其昌,并正于卿。八世之后,莫之与京。’”晋.杜预注:“雄曰凤,雌曰皇,雄雌俱飞,相和而鸣
同“打草惊蛇”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释愤》:“惊蛇打草愁将集,亡猿祸木灾还及,侧耳听,停鞭立。”【词语惊蛇打草】 汉语大词典:惊蛇打草
源见“季子貂敝”。形容奔波劳碌,功名不遂,处境困顿。唐罗隐《东归》诗:“仙桂高高似有神,貂裘敝尽取无因。难将白发期公道,不觉丹枝属别人。”【词语貂裘敝】 汉语大词典:貂裘敝
源见“郢匠挥斤”。匠石与郢人并称。匠石与郢人相配合,方能演出“运斤成风”的绝技,因以称彼此相知之人。《文选.江淹〈谢仆射〉诗》:“舟壑不可攀,忘怀寄匠 郢。”刘良注:“此言忘怀于相知。”【词语匠郢】
《左传.僖公五年》载:晋侯派遣寺人披(字伯楚)攻打蒲城,追杀重耳(即后来的晋文公)。重耳“逾垣而走,披斩其袪”。杜预注:“袪,袂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总名为袂,其袂近口,又别名为袪。此斩其袪斩其袖之末也。
源见“莲幕”。南朝 齐王俭的幕府。俭于高帝时为卫将军,领朝政,用才名之士为幕僚,后世遂以“俭府”为幕府的美称,谓其主客皆才俊。五代齐己《江寺春残寄幕中知己》诗之二:“社莲惭与幕莲同,岳寺萧条俭府雄。”
同“怀火”。宋刘筠《与客启明》诗:“垂天借偷《齐谐志》,握火寻盟《越绝书》。”
《尚书.五子之歌》:“憻乎若朽索之驭六马。”后用奔车朽索比喻事情很危险,应十分警惕。唐.魏徵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“怨不在大,可畏惟人。载舟覆舟,所宜深慎,奔车朽索,其可忽乎?”并列 比喻时有危险,应多警
同“元龙百尺楼”。宋辛弃疾《念奴娇.和赵国兴知录韵》词:“更觉元龙楼百尺,湖海平生豪气。”
源见“渐入佳境”。喻境况好转或兴味渐浓。宋唐庚《立冬后作》诗:“啖蔗入佳境,冬来幽兴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