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道尽途穷

道尽途穷

形容无路可走,末日来临。出自五代时人李继岌之事迹。李继岌(?-926年),后唐庄宗长子。庄宗即位后,为北都留守、判六军诸卫事,后迁任宰相。同光三年(925年),封为魏王,并任西南面行营都统,率大军伐蜀。同光四年班师回朝,行至兴平,闻李嗣源反叛,遂准备退保凤翔。兵败,对其从者李环说:“我已经道尽途穷,你把我杀死吧!”李环便将其缢死。

【出典】:

新五代史》卷14《唐家人传第二·庄宗五子传》154页:“继岌徘徊泣下,谓李环曰:‘吾道尽途穷,子当杀我。’环迟疑久之,谓继岌乳母曰:‘吾不忍见王,王若无路求生,当踣(bó博)面以俟(sì寺)。’继岌面榻而卧,环缢杀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鲁迅《热风·以震其艰深》:“国学国学,科学家既‘薄为不足道’,国学家又道而不能亨,你真要道尽途穷了。”


并列 道路都走到了尽头。形容走投无路,陷入绝境。鲁迅《热风·以震其艰深》:“国学国学,新学家既‘薄为不足道’,国学家又道而不能亨,你真要~了!”△贬义。描写无出路之语。也作“道尽途殚”。


【词语道尽途穷】  成语:道尽途穷汉语词典:道尽途穷

猜你喜欢

  • 董生下帷

    此典指西汉董仲舒放下帷幕讲学,专心一致。后以此典形容人专心治学,学问精深。董仲舒(前179年-前104年),广川(今河北景县西南)人,因为研究《春秋》,汉景帝时当上博士。他放下帷幕讲读《春秋》,学生们

  • 鸱得腐鼠

    《庄子.秋水》:“惠子相梁,庄子往见之。或谓惠子曰:‘庄子来,欲代子相。’于是惠子恐,搜于国中,三日三夜。庄子往见之,曰:‘南方有鸟,其名为鵷雏,子知之乎?夫鵷雏发于南海,而飞于北海,非梧桐不止,非练

  • 见在佛

    见:同“现”。僧侣尊称当代帝王之语。宋代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一:“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,至佛像前烧香,问:‘当拜与不拜?’僧录赞宁奏曰:‘不拜。’问其何故,对曰:‘见在佛不拜过去佛。’赞宁者颇知书,有口辩

  • 前车可鉴

    又作“前车之鉴”。鉴:鉴戒。引伸为可作鉴戒和教训。指前面车子翻了,可引为鉴戒和教训。 刘韵珂,字玉坡,汶上(今山东汶上县)人。由拔贡(各省学政考选“品学兼优”生员入国子监的贡生,经考试合格择优分等授官

  • 班荆

    源见“班荆道故”。谓朋友相遇,共坐谈心。晋陶潜《饮酒》诗之十五:“班荆坐松下,数斟已复醉。”【词语班荆】   汉语大词典:班荆

  • 鵷班

    同“鵷鹭班”。元白朴《梧桐雨》楔子:“调和鼎鼐理阴阳,位列鵷班坐省堂。”【词语鵷班】   汉语大词典:鵷班

  • 夷齐

    《孟子.万章下》:“伯夷目不视恶色,耳不听恶声;非其君不事,非其民不使。治则进,乱则退;横政之所出,横民之所止,不忍居也。思与乡人处,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。当纣之时,居北海之滨,以待天下之清也。故闻

  • 轮扁不能言

    源见“轮扁斫轮”。谓精湛技艺,难以言传。《南齐书.陆厥传》:“韵与不韵,复有精粗,轮扁不能言,老夫亦不尽辨此。”

  • 中流一壶

    源见“一壶千金”。喻可贵难得。清李慈铭《越缦堂读书记.俞楼杂纂》:“持论有本,不堕矫激,亦足为中流一壶。”偏正 壶,通“瓠”,瓠瓜,多只系于身可以浮而不沉。比喻可贵难得。语本《鹖冠子·学问》:“中河失

  • 色厉内荏

    指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。孔子说,外表气势汹汹,内心里怯懦虚弱,打个比方,怕是象个挖墙钻洞的小偷罢。【出典】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色厉而内荏,譬诸小人,其犹穿窬(yú)之盗也与?’”【例句】:西汉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