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退笔冢

退笔冢

张怀瓘书断.僧智永》载:僧智永“住吴兴永欣寺,积年学书,后有秃笔头十瓮,每瓮皆数石……后取笔头瘗之,号为‘退笔冢’。”退笔,用旧的秃笔。后因以“退笔冢”为积年勤学苦练书法之典。清钱谦益《代书砚答》诗:“退笔冢中悲力尽,短檠墙角叹交疏。”


【典源】 唐·李绰《尚书故实》:“右军孙智永禅师,……往住吴兴永福寺,秋年学书,秃笔头十瓮,每瓮皆数石。人来觅书,并请题头者如市,……后取笔头瘗 (yi) 之,号为退笔冢,自制铭志。”唐·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中:“长沙僧怀素好草书,自言得草圣三昧。弃笔堆积,埋于山下,号曰笔冢。”

【今译】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(曾任右军将军,人称王右军) 之孙智永禅师,住在吴兴永福寺,长年苦练书法。有秃笔头十瓮,每瓮都有几石,后来将笔头埋葬成坟,称为退笔冢。唐代僧人怀素,也是有名的书法家,擅长草书,用坏的笔堆积起来,埋在山下,称为笔冢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练习书法勤奋刻苦。

【典形】 败笔成丘、笔为坟、笔无冢、笔冢、埋退笔、退笔如山、退笔冢、白毫秃似冢、败笔如山丘、秃笔作冢、笔冢退尽。

【示例】

〔败笔成丘〕 金·元好问《洛阳卫良臣以星图见贶》:“败笔成丘死不神,侯门书卷欲谁亲。”

〔笔为坟〕 明·袁宏道《黄昭质宪使得铜雀败瓦》:“池波为墨笔为坟,争似卿家老右军。”

〔笔无冢〕 宋·苏轼《戏书》:“洗墨无池笔无冢,聊尔作戏悦我神。”

〔笔冢〕 元·汤式《一枝花·赠草圣》:“可知道笔冢累累墨作池,名重京畿。”

〔埋退笔〕 清·钱谦益《将抵德州遣问卢德水》:“窗下草深埋退笔,床头花尽卧空瓶。”

〔退笔如山〕 宋·苏轼《柳氏二外甥求笔迹》之一:“退笔如山未足珍,读书万卷始通神。”

〔退笔冢〕 清·钱谦益《代书砚答》:“退笔冢中悲力尽,短檠墙角叹交疏。”


【词语退笔冢】   汉语词典:退笔冢

猜你喜欢

  • 麒麟高阁

    同“麒麟阁”。唐杨巨源《贺田仆射子弟荣拜金吾》诗:“为数麒麟高阁上,谁家父子勒燕然?”

  • 藐姑仙子

    源见“姑射”。神话传说中的仙女。清郁植《悲歌》之五:“藐姑仙子冰雪容,导以翠节双青童。”

  • 裂地而分

    同“分茅列土”。《汉书.黥布传》:“臣请与大王杖剑而归汉王,汉王必裂地而分大王,又况淮南,必大王有也。”

  • 罗含菊

    《晋书.文苑传.罗含传》:“累迁散骑常侍、侍中,仍转廷尉、长沙相。年老致仕,加中散大夫,门施行马。初,含在官舍,有一白雀栖集堂宇,及致仕还家,阶庭忽兰菊丛生,以为德行之感焉。”晋人罗含以廷尉致仕,家中

  • 投梭折齿

    亦作“投梭之拒”。梭:织布用的工具。齿:牙齿。以手中的梭子投击别人,打折他的牙齿,指妇女不畏强暴,抗拒男子引诱、挑逗。典出晋谢鲲事迹。谢鲲(约280-322年),字幼舆,陈国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。东晋

  • 隋珠

    同“隋侯之珠”。南朝 梁沈约《咏帐》:“隋珠既吐曜,翠被复含风。”清孙枝蔚《送方圣羽还山》诗之二:“令弟赠以诗,美言如隋珠。”【词语隋珠】   汉语大词典:隋珠

  • 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

    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,各有差。上问曰:‘如我能将几何?’信曰:‘陛下不过能将十万。’上曰:‘于君何如?’曰:‘臣多多而益善耳。’”《汉书.韩信传》作“多多益办”。后以“韩信将

  • 纱为笼

    同“纱笼素壁”。明李梦阳《赠何舍人赉诏南纪诸镇》诗:“童年题诗在高壁,六载不到纱为笼。”

  • 巢幕险

    源见“燕巢于幕”。指旦夕将至的危险。唐韩偓《感事三十四韵》:“畏闻巢幕险,宁寤积薪然?”

  • 刳羊之约

    汉.刘向《说苑.奉使篇》:“……柳下惠曰:‘臣之君所以不惧者,以其先人出周,封于鲁;君之先君,亦出周,封于齐;相与出周南门,刳羊而约曰:“自后子孙敢有相攻者,令其罪若此刳羊矣!”臣之君固以刳羊不惧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