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衣不重裘,食不兼味

衣不重裘,食不兼味

尹文子.大道上》:“昔晋国苦奢,文公以俭矫之,乃衣不重帛,食不兼肉,无几时,人皆大布之衣,脱粟之饭。”

奢侈之风乃是亡国败家的祸根,晋文公为了扭转晋国公卿官僚的这种腐败风气,故自己带头实行节俭。旧因用为吹捧帝王节俭的典故。

《幼学句解》卷四“衣饰”:“晋侯衣不重裘,唐宗服经三浣(见“衣经三浣”条)。”按:《幼学琼林》卷二“衣服”作“唐太宗”,误。且言“袖经三浣”亦不妥。“衣经三浣”乃唐文宗事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弦续鸾胶

    源见“续弦胶”。喻却婚另娶。明徐霖《绣襦记.却婚受仆》:“恶姻缘弦续鸾胶,好恩义理宜旌表。愿明王宠锡,五花官诰。”

  • 沈郎腰瘦

    也作“沈腰”、“沈愁”、“沈郎消瘦”等。沈郎,即沈约(441-513年),字休文。吴兴武康(今浙江德清武康镇)人。仕宋、齐、梁三代,帮助梁武帝登位后任尚书仆射,封建昌县侯,官至尚书令。久之,欲谋三公高

  • 孤鸾影

    源见“镜鸾”。喻指孤独寂寞的身影。宋韩玉《贺新郎》词:“零乱云鬟慵梳掠,傍菱花,羞对孤鸾影。情易感,恨难醒。”

  • 秦燔

    同“秦火”。清黄遵宪《感怀》诗:“劫灰出秦燔,六籍半残缺。”

  • 掉文袋

    同“掉书袋”。清王韬《淞滨琐话.画船纪艳》:“语甫罢,而绣云自舱内出,转询可作诗词否,绣云曰:‘儿是俗人,不解掉文袋。’”鲁迅《华盖集.我的“籍”和“系”》:“譬如,假使要掉文袋,可以说说‘桃红柳绿’

  • 鱼媵

    《楚辞.九歌.河伯》:“波滔滔兮来迎,鱼邻邻兮媵予。”王逸注:“媵,送也。言江神闻己将归,亦使波流滔滔来迎,河伯遣鱼邻邻侍从,而送我也。”后以“鱼媵”喻指侍从、侍妾。清 芙蓉外史《闺律.刑律》:“郎宜

  • 清卿

    隋代袁聿修不受馈赠的故事。《北齐书.袁聿修传》:“聿修在尚书十年,未尝受升酒之馈。尚书邢邵与聿修旧,每于省中语戏,常呼聿修为‘清郎’。大宁初,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,仍命考校官人得失。经历兖州,时邢邵

  • 天雨花

    《妙法莲华经》卷五《分别功德品》:“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得大法利时,虚空中雨曼陀罗华,摩诃曼陀罗华,以散无量百十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。”佛教传说:佛祖说法,感动天神,诸天雨各色香花,於虚空中缤纷乱坠

  • 巢夷

    源见“许由洗耳”、“采薇”。夷,夷齐。泛称隐逸之士。唐陈子昂《同参军宋之问》诗:“诸君推管 乐,之子慕巢 夷。”唐李白《江西送友人之罗浮》诗:“君王纵疏散,云壑借巢 夷。”【词语巢夷】   汉语大词典

  • 广被

    参见:大被【词语广被】   汉语大词典:广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