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箭书取聊城

箭书取聊城

战国策.齐策六》:初,燕将攻下聊城后,有人在燕王面前对他进行谗毁。燕将惧诛,遂保守聊城,不敢归。齐将田单进攻聊城,士卒多死伤,而聊城不能下。后来,鲁仲连给燕将写了一封信,恳切地分析形势,陈说利害,把信缚在箭上,射入聊城。燕将看了信,受到启发。“燕将曰:‘敬闻命矣!’因罢兵到读(到读,即倒韣,韣是弓袋,倒韣是表示无弓罢战的意思)而去。故解齐国之围,救百姓之死,仲连之说也。”《史记.鲁仲连列传》亦载此事。

鲁仲连系箭之书,攻心为上,遂取聊城。后因用为咏不用厮杀,仅凭一纸书信,便克敌制胜的典故。

北周.庾信《燕歌行》:“愿得鲁连飞一箭,持寄思归燕将书。”南朝.陈.徐陵《让五兵尚书表》:“参闻秘计,弗解单于之兵(汉高祖刘邦被围平城,用陈平计,遂使单于阏氏为解围,见《汉书.陈平传》);飞箭驰书,未动聊城之计。”唐.李白《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》诗:“我以一箭书,能取聊城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坚瓠

    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上》:“齐有居士田仲者,宋人屈谷见之,曰:‘谷闻先生之义,不恃仰人而食。今谷有树瓠之道,坚如石,厚而无窍,献之。’仲曰:‘夫瓠所贵者,谓其可以盛也。今厚而无窍,则不可剖以盛物,而任重

  • 屠龙学

    同“屠龙技”。宋黄庭坚《戏答史应之》诗:“先生早擅屠龙学,袖有新硎不试刀。”

  • 谁曰不然

    见〔其谁曰不然〕。

  • 福过灾生

    亦作“福过祸生”。享福过度,则生灾祸。乐极生悲之意。庾亮(289-340年),字元规,颍川鄢陵(今河南鄢陵)人。东晋初,受命侍读东官,与温峤并为太子布衣之好。明帝司马绍继位,倍受宠信,太宁三年(公元3

  • 幕燕釜鱼

    同“幕燕鼎鱼”。《时敏报.美人禁工新约平议》:“前程正未可量,又何事依人苟安,为幕燕釜鱼之计也乎?”见“幕燕鼎鱼”。《美人禁工新约平议》:“前程正未可量,又何事依人苟安,为~之计也乎?”【词语幕燕釜鱼

  • 弓蛇薏苡

    源见“杯弓蛇影”、“薏苡明珠”。喻指虚妄无据、疑神疑鬼之事。清蒋士铨《水调歌头.沈维涓太守席上感事》词:“眼中咄咄怪事,谁可合时宜,几许弓蛇薏苡。”

  • 橘树呼奴

    同“千头木奴”。唐郑谷《漂泊》诗:“鲈鱼斫脍输张翰,橘树呼奴羡李衡。”

  • 差彊人意

    《后汉书.吴汉传》:“诸将见战陈(阵)不利,或多惶惧,失其常度。汉意气自若,方整厉器械,激扬士吏。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,还言方修战攻之具。乃叹曰:‘吴公差彊人意。’”彊:同“强”。意思是尚可令人奋发。

  • 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

    臣下罪该万死,皇上是圣明天子。 旧时形容臣下对皇上的愚忠。语出唐.韩愈《琴操.拘幽操.文王羑里作》:“有知无知兮,为死为生。呜呼,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。”清.谭嗣同《仁学上.二七》:“至于臣罪当诛,天

  • 橘里

    源见“千头木奴”。指家乡。宋王沂孙《南浦.春水》词:“何时橘里莼乡?泛一舸翩然,东风归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