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穷愁著书

穷愁著书

指司马迁撰写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最后的评语说:虞卿是在穷困愁苦时著书立说的。后以此典比喻穷困潦倒而致力于著书立说的知识分子。虞卿,虞氏,名失传,战国时人。因进说赵孝成王,被任为上卿,称为虞卿。主张以赵国为主,合纵南北各国,联合抗秦。秦、赵长平(今山西高平西北)之战前,建议联合楚国、魏国,迫使秦国讲和。后又反对割地给秦。虞卿因为要救魏齐的缘故,不看重万户侯卿相官爵,和魏齐从偏僻小路逃跑,终于离开赵国,来到大梁(今河南开封),处境窘迫。魏齐自杀以后,虞卿郁郁不得志,就著书立说,上从《春秋》里搜集,下从现实中观察,写成了《节义》、《称号》、《揣摩》、《政谋》等,一共八篇。以分析评论国家大事之经验教训,流传于世,称为《虞氏春秋》。太史公说:“然而虞卿若不是穷困愁苦,也不能著书立说,以自我显现流传于后代。”此典又作“虞卿著书”、“虞卿著春秋”、“著穷愁”、“孤愤虞卿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76《平原君虞卿列传》2375、2376页:“虞卿即以魏齐之故(魏齐原是魏相,曾毒打过范雎。后范雎任秦相,依仗秦国强大,向魏国索要魏齐。魏齐逃躲赵国平原君赵胜家。秦王又向赵王索要,赵王包围平原君赵胜家,要捕魏齐,魏齐逃见虞卿,虞卿弃相印,和魏齐投奔信陵君魏无忌,不见,魏齐羞愤自杀,虞卿被困大梁),不重万户侯(封邑民户万户以上侯爵)卿相之印,与魏齐间行(偏僻小路逃走),卒去赵,困于梁。魏齐已死,不得意,乃著书,上采《春秋》(编年体春秋史,相传是孔丘据鲁国史官编《春秋》整理修订而成),下观近世,曰《节义》,《称号》、《揣摩》、《政谋》,凡八篇。以刺讥国家得失。世传之曰《虞氏春秋》(已失。清·马国翰有《虞氏春秋》一卷。)”“太史公曰:‘然虞卿非穷愁,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韩愈《李员外寄纸笔》:“莫怪殷勤谢,虞卿正著书。” 宋·陈与义《元方用韵见寄》之二:“王湛时须看周易,虞卿未敢著春秋。” 金·元好问《放言》:“韩非死孤愤,虞卿著穷愁” 清·王摅《读侯掌亭遗集感赋》:“姓名梅尉佯狂变,孤愤虞卿著述消。” 王摅《和清风店雪后题壁》:“何以穷愁著书客,独抱一编扬子宅。”


偏正 穷困愁烦时,著书自遣。语本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传赞》:“虞卿非穷愁,亦不能著书,以自见于后世。”[例]“文革”中,林先生受到迫害,可他~,十年之后,成果颇丰。△用于比喻在逆境中做出成就。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虞卿列传》:“虞卿既以魏齐之故,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,与魏齐间行,卒去赵,困于梁。魏齐已死,不得意,乃著书,上采《春秋》,下观近世,曰‘节义’、‘称号’、‘揣摩’、‘政谋’,凡八篇。以刺讥国家得失,世传之曰《虞氏春秋》。”“太史公曰:‘虞卿非穷愁,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战国时虞卿为赵国上卿,为救魏齐,放弃卿位,与魏齐一同出奔到魏国。后在魏国穷困不得意,于是著书,上采孔子《春秋》,下观当代政事,共著述八篇,评论各国得失,世传他的书称为《虞氏春秋》。司马迁说:“虞卿如果不是穷困愁闷,也不会著书留于后世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穷困学人从事著述。

【典形】 孤愤虞卿、穷愁著书、虞卿著春秋、虞卿著书、著穷愁、穷愁厚虞卿、厌穷愁。

【示例】

〔孤愤虞卿〕 清·王摅《读侯掌亭遗集感赋》:“姓名梅尉佯狂变,孤愤虞卿著述消。”

〔穷愁著书〕 清·王摅《和清风店雪后题壁》:“何以穷愁著书客,独抱一编扬子宅。”

〔虞卿著春秋〕 宋·陈与义《元方用韵见寄》之二:“王湛时须看周易,虞卿未敢著春秋。”

〔虞卿著书〕 唐·韩愈《李员外寄纸笔》:“莫怪殷勤谢,虞卿正著书。”

〔著穷愁〕 金·元好问《放言》:“韩非死孤愤,虞卿著穷愁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亡鈇窃鈇

    《列子.说符》:“人有亡鈇(斧)者,意其邻之子。视其行步,窃鈇也;颜色,窃鈇也;言语,窃鈇也;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。俄而抇(音gǔ,又音jué,本作搰,是掘的意思)其谷而得其鈇。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,

  • 寄缣

    参见:问缣

  • 虎溪僧

    宋.陈舜禹《庐山记》:“流泉匝寺,下入虎溪。昔远法师送客过此,虎辄号鸣,故名。时陶元亮居栗里山,山南陆修静亦有道之士,远师尝送此二人与语合道,不觉过之,因相与大笑。”慧远居庐山东林寺,传说他送客不过寺

  • 凤鸣朝阳

    《诗.大雅.卷阿》载:“凤凰鸣矣,于彼高岗;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”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:“张华见褚陶,语陆平原曰:‘君兄弟龙跃云津,顾彦先凤鸣朝阳,谓东南之宝已尽,不意复见褚生。’”西晋大臣

  • 溱洧之嫌

    同“溱洧之讥”。明冯梦龙《古今谭概.微词》:“元祐中,大官有婚于中表者,已涉溱 洧之嫌。”

  • 牝鸡司旦

    同“牝鸡司晨”。《隋书.高劢传》:“数年以来,荒悖滋甚,牝鸡司旦,昵近奸回。”明屠隆《綵毫记.祖饯都门》:“争奈牝鸡司旦,雄狐作奸;却使太阳回照,虹霓蔽天。”见“牝鸡司晨”。明·屠隆《彩毫记·祖饯都门

  • 楚国细腰

    源见“楚宫腰”。指腰身纤细、体态轻盈的女子。宋晏殊《渔家傲》词:“楚国细腰元自瘦,文君腻脸谁描就,日夜声声催箭漏。”

  • 鳌鱼脱却金钩去,摆尾摇头再不回

    42` 鳌鱼:海中大龟。 宋元时熟语,表示一去不回。语出《京本通俗小说.错斩崔宁》:“过了一宵,小娘子作别去了。正是:鳌鱼脱却金钩去,摆尾摇头再不回。”元.无名氏《隔江斗智》楔子:“急离江东趱路归,

  • 宝鸡之瑞

    源见“陈宝雄”。谓成就帝王之业的瑞应。《北齐书.樊逊传》:“我太祖收宝鸡之瑞,握凤皇之书,体一德以匡朝,屈三分而事主,荡此妖寇,易如沃雪。”

  • 左持蟹,右持杯

    源见“持螯把酒”。形容纵酒自得。宋辛弃疾《水调歌头.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》词:“断吾生,左持蟹,右持杯。买山自种云树,山下斸烟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