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穷乃工诗

穷乃工诗

唐.韩愈《荆潭唱和诗序》:“夫和平之音淡薄,而愁思之声要妙;欢愉之辞难工,而穷苦之言易好也。”

宋.欧阳修《梅圣俞诗集序》:“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。夫岂然哉?盖世所传诗者,多出于穷苦人之辞也。凡士之蕰其所有,而不得施于世者,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,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,往往探其奇怪;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,其兴于怨刺,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,而写人情之难言;盖愈穷则愈工。然则非诗之能穷人,殆穷者而后工也。”

什么叫“穷乃工诗”?不是说穷就能写出好诗来,而是说诗人处于穷困的折磨中,容易写出有真情实感、思想性和艺术性能达到和谐统一的好诗。为什么说“穷乃工诗”呢?要而言之有以下几点:第一是处于社会的底层,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内容,因而言之有物。第二,由于遭受打击与困苦的折磨,使诗人凝成感情的郁结,因而有深刻的思想性高度的概括力和饱满愤发的激情。第三,由于和广大的群众情感呼吸息息相通,因而是非爱憎往往具有人民性的价值。第四,由于能深入地接触并观察千姿百态的各种生活现象,不但易于激发创作的灵感,而且状物抒情摹景写人都能纯熟巧妙地驾驭各种艺术手段,准确自然地加以表现。第五,丰富的富有生命力的语言在人民群众中,穷苦使诗人能够接近语言的源泉,这就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。第六,困苦中流出的是血泪凝成的真情实感,因而发聋震瞆,能点燃他人的心灵之火焰。它决非矫柔造作,无病呻吟,思絮平庸,内容空洞,面孔苍白,语言枯燥的上流社会的应酬之作所可比拟的。后因用为贫穷往往能激发好诗的典故。

宋.陆游《剑南诗稿》卷一《曾原伯屡劝居城中而仆方欲自梅山入云门今日病酒偶得长句奉寄》:“酒能作病真如此,穷乃工诗却未然。”此反用其意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凿壁借馀辉

    同“穿壁借馀光”。清赵翼《刘穆庵侍读见余近作枉赠佳章依韵奉答》之三:“旅邸喜仍邻近在,可容凿壁借馀辉。”

  • 脱舄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为高隐逃世之典。唐独孤及《代书寄上裴六翼刘二颍》诗:“脱舄挂岭云,冏然若鸟逝。”【词语脱舄】   汉语大词典:脱舄

  • 纳污藏疾

    《左传.宣公十五年》载:楚欲伐宋,宋“告急于晋,晋侯欲救之。伯宗曰:‘不可……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君其待之。’乃止。”杜预注:“晋侯耻不救宋,故伯宗为说小恶不损大德之喻。

  • 专听生奸,独任成乱

    见〔偏听生奸,独任成乱〕。

  • 壶中日永

    同“壶中天”。唐许浑《赠萧炼师》诗:“壶中知日永,掌上畏年侵。”

  • 陶山相

    同“山中宰相”。陶指南朝 梁隐士陶弘景。唐郑谷《蔡处士》诗:“旨趣陶山相,诗篇沈隐侯。”

  • 日中则昃

    太阳过了中天,就西斜了,比喻盛极必衰。《易.丰》:“日中则昃( ㄗㄜˋ zè 仄),月盈则食(蚀),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,而况于人乎?”昃:日西斜。见“日中将昃”。清·严有禧《漱华随笔·沈文端》:“

  • 杨朱陌

    同“杨朱路”。五代梁嵩《代母作倚门望子赋》:“杨朱陌上,萧条而恨泪潸潸;汉武台边,宛转而残霞漠漠。”【词语杨朱陌】   汉语大词典:杨朱陌

  • 鞭桥

    同“鞭石”。清吴殳《秦》诗:“鞭桥东去无灵药,骖乘西归有鲍鱼。”

  • 峻坂

    源见“骥伏盐车”。喻指受困厄之处。唐李白《天马歌》:“盐车上峻坂,倒行逆施畏日晚;伯乐剪拂中道遗,少尽其力老弃之。”【词语峻坂】   汉语大词典:峻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