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

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

百姓如有罪过,都由我一人担承。 古代国君责己之辞。语出《书.泰誓中》:“天视自我民视,天听自我民听。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,今朕必往。”《论语.尧曰》:“周有大赉,善人是富。虽有周亲,不如仁人。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。”《宋书.礼志二》:“晋武帝大始四年诏曰:‘常恐众吏用情,诚心未著,万机兼猥,虑有不周,政刑失谬而弗获备览。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。’”清.顾炎武《日知录》卷二:“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。凡百姓之不有康食,不虞天性,不迪率典,皆我一人之责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箕山瓢

    同“箕山挂瓢”。元吴澄《次韵灵兴避署》:“黍炊邯郸枕,树响箕山瓢。”

  • 翠华

    《汉书》卷五十七上《司马相如列传上》: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建翠华之旗,树灵鼍之鼓。”汉代天子仪仗队用翠鸟毛羽来装饰旗子的顶端,故以翠华之旗形容天子仪仗队。后遂用为皇帝行踪之典。唐.杜甫《北征》诗:“

  • 堕髻慵妆

    源见“孙寿愁眉”。一种偏垂一边的蓬松的发髻。宋张先《菊花新》词:“堕髻慵妆来日暮,家在画桥堤下住。”

  • 裹尸马革

    源见“马革裹尸”。谓忠勇无畏,效死沙场。宋陆游《陇头水》诗:“男儿堕地志四方,裹尸马革固其常。”清孙义钧《前定海行》:“裹尸马革壮夫心,囊骨鸱夷忠勇节。”见“马革裹尸”。宋·陆游《陇头水》诗:“男儿堕

  • 取之不竭

    同“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”。老舍《剧本习作的一些经验》:“每天都有千万样新事体出现,我们的素材是取之不竭的。”见“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”。【词语取之不竭】  成语:取之不竭汉语大词典:取之不竭

  • 九州同

    喻国家的统一。宋代陆游《示儿》诗:“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,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”

  • 呵天

    同“呵壁问天”。姚锡均《赠一厂即送其返汕头》诗:“岂有沈沦甘下士,但歌《招隐》欲呵天。”

  • 织女

    源见“牛郎织女”。本指织女星,后演化为神话人物。《史记.天官书》:“织女,天女孙也。”《淮南子.俶真训》:“若夫真人……臣雷公,役夸父,妾宓妃,妻织女,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!”【词语织女】   汉语大

  • 登仙郭

    源见“李郭同舟”。喻称高逸不凡、心神契合的朋友。宋苏轼《次韵江晦叔》:“幸与登仙郭,同依坐啸成。”

  • 吹藜杖

    源见“青藜照阁”。形容勤学夜读。元傅若金《寄题番阳周子震金潭山居》诗:“夜烛吹藜杖,歌饔吹土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