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狐死首丘

狐死首丘

礼记.檀弓上》:“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,皆反葬于。君子曰:‘乐,乐其所自生;礼,不忘其本。古之人有言曰:狐死正丘首,仁也。’”陈澔集说:“狐虽微兽,丘其所窟藏之地,是亦生而乐于此矣。故及死而犹正其首以向丘,不忘其本也。”后以“狐死首丘”谓不忘本或对乡土的思念。汉刘向列女传.晋圉怀嬴》:“吾去国数年,子父之接忘,而秦 晋之友不加亲也。夫鸟飞反乡,狐死首丘,我首晋而死,子其与我行乎?”《晋书.张轨传》:“狐死首丘,心不忘本;钟仪在晋,楚弁南音。”


并列 传说狐狸将死时,定把头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。比喻不忘本,也比喻对故乡的思念。语本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古之人有言曰:‘狐死正丘首,仁也。’”郭沫若《蔡文姬》1幕:“我告诉过你‘~’的故事,一个人到死都是怀念自己的乡土的。”△多用于形容人的心情。→叶落归根。也作“归正首丘”、“归正丘首”。


【典源】 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大公封于营丘,比及五世,皆反葬于周。君子曰:‘乐,乐其所自生; 礼,不忘其本。’古之人有言曰‘狐死正丘首。’仁也。”又《楚辞·九章·哀郢》:“鸟飞反故乡兮,狐死必首丘。信非吾罪而弃逐兮,何日夜而忘之。”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太公 (吕望) 封在营丘地方,将及五世,死后都返葬于周。君子说:“这是乐,思念自己的出生之处; 这是礼,不忘本。”古人讲过:“狐狸死时头朝着出生的山丘。这是仁义啊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不忘本; 或形容思念故乡。

【典形】 狐丘首、狐首丘、狐死首丘、丘首、首丘、首丘怀恋、正丘首。

【示例】

〔狐丘首〕 清·顾炎武《赠黄职方师正》:“死欠狐丘首,矢口为诗文。”

〔狐死首丘〕 三国·曹操《却东西门行》:“狐死归首丘,故乡安可忘。”

〔丘首〕 宋·苏轼《送玉面狸》:“丘首可怜迷故土,帝羓空用起腥风。”

〔首丘怀恋〕 唐·骆宾王《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》:“首丘怀恋,疑临旧国之墟; 安堵识家,似入新丰之邑。”

〔正丘首〕 宋·苏舜钦《猎狐篇》“何暇正丘首,腥臊满蓬艾。”


【词语狐死首丘】  成语:狐死首丘汉语词典:狐死首丘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鸥旧盟

    同“白鸥盟”。宋张炎《声声慢.中吴感旧》词:“白鸥旧盟未冷,但寒沙,空与愁堆。”

  • 读书三余

    古人所谓读书应当利用的三种余暇时间:即冬天、夜晚和阴雨天。《三国志.魏志.王肃传》,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曰:“人有从学者,遇不肯教,而云必当先读百遍,言:‘读书百遍而义自见。’从学者云:‘苦渴无日。’遇

  • 计出无奈

    同“计出无聊”。明孟称舜《花舫缘》二出:“小人受公子厚恩,委是舍不得,只是计出无奈。”见“计出无聊”。明·孟称舜《花舫缘》2出:“小人受公子厚恩,委是舍不得,只得~。”【词语计出无奈】  成语:计出无

  • 耳顺

    同“耳顺之年”。《旧唐书.刘祥道传》:“壮室而仕,耳顺而退。”亦借指六十之数。清尹会一《与王若霖吏部书》:“寄呈耳顺,聊备薪水,节留数月之用,为祷!”【词语耳顺】   汉语大词典:耳顺

  • 叶县凫

    源见“王乔凫舄”。借指得到皇上眷念的县令。唐高適《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》:“诏宠金门策,官荣叶县凫。”【词语叶县凫】   汉语大词典:叶县凫

  • 西去青牛

    源见“紫气东来”。指老子。清程先贞《放言戏仿元白》诗:“东来白马驮三藏,西去青牛著五千。”五千,指《道德经》。

  • 范叔衣寒

    同“范叔寒”。清归庄《与顾宁人书》:“不忧苏季裘敝,范叔衣寒。”

  • 南金许

    源见“南金东箭”。指被人称赞为优秀杰出的人才。清顾炎武《酬程工部先贞》诗:“器忝南金许,文承绣段诒。”

  • 越鸟南栖

    《文选.古诗〈行行重行行〉》:“胡马依北风,越鸟巢南枝。”李善注引《韩诗外传》:“《诗》曰:‘代马依北风,飞鸟栖故巢。’皆不忘本之谓也。”后因以“越鸟南栖”为思乡怀国之典。《醒世恒言.白玉娘忍苦成夫》

  • 针芥之投

    同“针芥相投”。清陈梦雷《绝交书》:“每探颐析微,穷极理性,罔间晨夕,自谓针芥之投,庶几终始也。”见“针芥相投”。【词语针芥之投】  成语:针芥之投汉语大词典:针芥之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