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点睛

点睛

源见“画龙点睛”。指绘画、文章在关键处能点出要旨,传出神彩。清李渔闲情偶寄.格局》:“犹塑佛者不即开光,画龙者点睛有待。”


点睛”,现在常说成 “画龙点睛”。讲话或写文章,在关键的地方以一两句精辟的话语提示主旨,使之有力地传神达意,便被称为“点睛之笔”或 “画龙点睛”。

张彦远 《历代名画记》卷七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:

梁武帝时,有位画家张僧繇 ( yáo) ,曾在南京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白龙,但均未 “点睛”( 画眼睛) 。人问为何? 他说 “点睛”即飞去。大家谁也不相信,而且认为他的说法很荒诞。在众人的要求下,他给一面墙上的两条龙画上了眼睛。笔一离墙,“雷电破壁,两龙乘云腾去上天”,而另外墙上的两条龙却还在那里。

这个故事,便是 “点睛”一语的由来,而后成为成语 “画龙点睛”。


【词语点睛】   汉语词典:点睛

猜你喜欢

  • 藐姑射神

    《庄子.逍遥游》:“曰:‘藐姑射之山,有神人居焉,肌肤若冰雪,绰约若处子。不食五谷,吸风饮露,乘云气,御飞龙,而游乎四海之外。其神凝,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。吾以是狂而不信也。”庄子用寥寥数笔,勾画出一个

  • 金印斗大

    同“金印如斗”。宋辛弃疾《西江月.为范南伯寿》词:“留君一醉意如何?金印明年斗大。”

  • 高下其手

    同“上下其手”。宋 王闢之《渑水燕谈录.官制》:“五代以来,诸州马步军院虞候以衙校为之,太祖虑其任私,高下其手,乃置西寇参军,以进士、‘九经’及第人充之。”述宾 玩弄手段,通同作弊。语出宋·胡继宗《书

  • 赳赳桓桓

    《诗.周南.兔罝》:“赳赳武夫,公侯干城。”又《鲁颂.泮水》:“桓桓于征,狄彼东南。”后因以“赳赳桓桓”为形容威武雄健之典。《汉书.赵充国传》:“在汉中兴,充国作武,赳赳桓桓,亦绍厥后。”颜师古注:“

  • 止水为鉴

    参见:止水

  • 书史淫

    同“书淫”。宋辛弃疾《鹧鸪天.不寝》词:“一生不负溪山债,百药难治书史淫。”

  • 祝鲠祝噎

    同“祝哽祝噎”。明唐顺之《罗君八十寿序》:“吁!有如君者以生于古而亲遇三王之盛,安知其不在祝鲠祝噎之列也欤?”【词语祝鲠祝噎】  成语:祝鲠祝噎汉语大词典:祝鲠祝噎

  • 落帽狂

    同“落帽客”。明何景明《九日独酌简何太仆》诗:“愁来转觉登台懒,病里谁传落帽狂?”

  • 分鸾

    同“离鸾别凤”。南朝 梁何逊《为衡山侯与妇书》:“镜想分鸾,琴悲别鹤。心如膏火,独夜自煎。”【词语分鸾】   汉语大词典:分鸾

  • 受宠若惊

    意外地蒙受宠爱或优遇而感到惊喜不安。清代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八回:“过道台承中丞这一番优待,不禁受宠若惊,坐立不稳,正不知如何是好。”述补 宠,宠爱,赏识。受到宠爱、赏识而感到意外的惊喜、不安。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