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河山带砺

河山带砺

史记.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》:“封爵之誓曰:‘使河如带,泰山若厉。国以永宁,爰及苗裔。’”裴骃集解引汉应劭曰:“封爵之誓,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。带,衣带也;厉,砥石也。河当何时如衣带,山当何时如厉石,言如带厉,国乃绝耳。”厉,亦作砺。后因以“河山带砺”极言国基坚固,国祚长久。亦喻受皇家恩封,永继无穷。唐陆贽《赐李纳王武俊等铁券文》:“功载鼎彝,名藏王府,子孙代代,为国勋臣,河山带砺,传祚无绝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史记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》:“封爵之誓曰:‘使河如带,泰山若厉。国以永宁,爰及苗裔。’”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》亦载,注引应劭曰:“封爵之誓,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也。带,衣带也。厉,砥厉石也。河当何时如衣带,山当何时如厉石,言如带厉,国犹永存,以及后世之子孙也。”

【今译】 汉代,封爵的誓词说:“一直到黄河变得细如衣带,泰山变得小如磨刀石时那样长久,国家世代安宁,功臣传祚,不断延续,直至子子孙孙,无穷无尽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国基坚固,国祚绵长; 也比喻经历的时间极为长久。

【典形】 带砺山河、黄河如带、黄河誓、山如砺、誓著山河。

【示例】

〔带砺山河〕 唐·张说《唐故凉州长史元君石柱铭序》:“坛场邺洛,据天地之图; 带砺山河,建王侯之国。”

〔黄河如带〕 明·袁宏道《余友黄鹄生与所呢相去二舍》:“纵使黄河如带水,双筠依旧碧琅玕。”

〔黄河誓〕唐·崔融《塞垣行》:“岂要黄河誓,须勒燕山石。”

〔山如砺〕宋·李刘《贺丞相明堂庆寿启》:“黄河如带山如砺,畴高萧相之功。”

〔誓著山河〕 唐·元稹《许刘总出家制》:“功留鼎鼎,誓著山河。”


【词语河山带砺】  成语:河山带砺汉语词典:河山带砺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平树

    《汉书.东平思王宇传》载:汉东平思王刘宇在封国思归京师,死后葬于无盐(今山东东平县)。传说坟上松柏都向西倾(京城长安在东平的西面)。刘宇怀念京师,死后坟上松柏都向西倾,可见思情之挚。后因以“东平树”为

  • 草檄才无敌

    源见“倚马才”。谓文思敏捷。清 许承钦《送何偶圃游西陵》诗:“袁宏草檄才无敌,王粲依人意未平。”

  • 毛遂自荐

    指毛遂自己推荐自己,可以跟随平原君赵胜到楚国(都郢,今湖北江陵西北)求救,并定盟约。后以此典比喻自我推荐,担当重任。毛遂,战国时赵国(都邯郸,今河北邯郸)人,平原君赵胜门下食客。赵孝成王九年(前257

  • 白莲社

    晋代阙名《莲社高贤传.不入社诸贤传》:“(谢灵运)至庐山一见远公(僧慧远),肃然心伏,乃即旨筑台,翻涅盘经,凿池植白莲。时远公诸贤同修净土之业,因号‘白莲社’。灵运尝求入社,远公以其心杂而止之。”同上

  • 山高路远

    见“山长水远”。邓晨曦《如茶》:“沿途每隔一里,设一小亭,名曰仰止亭,观瀑亭,乘云亭,半山亭,茶亭,更衣亭和驻鎾亭。无非是~,寄托游人脚力。”【词语山高路远】  成语:山高路远汉语大词典:山高路远

  • 堕乌号

    同“堕弓”。唐元稹《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》:“未陪登鹤驾,已讣堕乌号。”

  • 石崇家

    源见“石崇斗奢”。又《晋书.石崇传》:“财产丰积,室宇宏丽。后房百数,皆曳纨绣,珥金翠,丝竹尽当时之选,庖膳穷水陆之珍。”后因以“石崇家”喻指富贵之家。唐 高峤《晦日宴高氏林亭》诗:“歌入平阳第,舞对

  • 求友声

    《诗经.小雅.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,鸟鸣嘤嘤,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嘤其鸣矣,求其友声。相彼鸟矣,犹求友声。”诗以鸟与鸟的相求比人和人的相友。后用以喻求援之典。宋.范成大《咏河市歌者》:“岂是从容唱《渭城

  • 低首俯心

    见“低首下心”。【词语低首俯心】  成语:低首俯心汉语大词典:低首俯心

  • 锻柳嵇

    源见“嵇康锻”。指行其所好而自得其乐之人。宋苏轼《试笔》诗:“是中有何好,而我喜欲迷。既似蜡屐阮,又似锻柳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