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林宗巾

林宗巾

后汉书.郭泰传》:“(泰)尝于陈梁间行,遇雨,巾一角垫,时人乃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,其见慕皆如此。”

东汉郭泰字林宗,一次在途中遇雨,便将头巾折一角垫着以御雨。别的人因倾慕郭泰的为人,于是将头巾故折一角包头,以效仿他的风度,称为林宗巾。后因用为慕贤效饰之典。

南朝.梁.吴均《赠周散骑兴嗣》诗之二:“唯安莱芜甑(见“甑尘釜鱼”),兼慕林宗巾。”宋.陆游《剑南诗稿》卷六《弥牟镇驿舍小酌》:“角巾垫雨蝉声外,细葛含风日落初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后汉书·郭太列传》:“ (郭太) 性明知人,好奖训士类,身长八尺,容貌魁伟,褒衣博带,周游郡国。尝于陈、梁间行遇雨,巾一角垫,时人乃故折巾一角,以为‘林宗巾’。其见慕皆如此。”

【今译】 后汉郭太 (当作泰) 字林宗,博通经籍,知人善教,品学为时人所重。他相貌魁伟,风度优雅,一次周游在陈、梁两地之间时遇雨,头巾淋湿后一角塌下,人们见到争相效仿,故意将头巾折下一角,称为“林宗巾”,足见众人仰慕之情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名望高,为人钦敬; 也用以形容出游遇雨。

【典形】 垫角巾、垫巾、葛巾乖角、纶巾折、郭泰巾、巾角折、巾角争垫、林宗巾、细雨垫巾、学林宗、雨中折角、折角、折角巾、折巾、折巾郭、雨垫林宗巾、林宗野外巾、护得纶巾角、重垫一角巾、角巾沾雨、巾残垫角、垫吾巾、角巾折、折乌巾、巾角垫、巾一角。

【示例】

〔垫角巾〕 明·袁宏道《九月初五日得三弟京闱》之七:“异服花纹袴,高风垫角巾。”

〔垫巾〕 宋·陆游《雨中过东村》:“垫巾风度人争看,蜡屐年光我自悲。”

〔葛巾乖角〕 北周·庾信《示封中录》:“葛巾久乖角,菊径简经过。”

〔纶巾折〕 宋·苏轼《次韵子由月季花再生》:“聊将玉蕊新,插向纶巾折。”

〔郭泰巾〕 清·唐孙华《题晋阳遗像》:“先朝剩有魏公笏,老辈仍看郭泰巾。”

〔巾角争垫〕 唐·刘禹锡《秋霖即事联句》:“巾角皆争垫,裙裾别似湔。”

〔林宗巾〕 宋· 陆游 《幽居记今昔事》之五:“雨垫林宗巾,风落孟嘉帽。”

〔细雨垫巾〕 宋·杨亿《公子》:“细雨垫巾过柳市,轻风侧帽上铜堤。”

〔学林宗〕 明·高启 《丁孝廉惠冠巾》:“佳名因子夏,旧制学林宗。”

〔雨中折角〕 宋·范成大《蹋鸱巾·接送伴田彦皋》:“雨中折角君何爱,常有衣裳易介鳞。”

〔折角〕 清·沈育《郭有道墓》:“士林争折角,仙侣羡同舟。”

〔折角巾〕 宋·陆游《示元用》:“会看神授如椽笔,莫改家传折角巾。”

〔折巾〕 唐·骆宾王 《冒雨寻菊序》:“仰折巾于书阁,行见飘麦;挹雅步于琴台,坐闻流水。”

〔折巾郭〕 宋·张元干《次仲弥性所和》:“从来谁数折巾郭,重到似是栽桃刘。”


【词语林宗巾】   汉语词典:林宗巾

猜你喜欢

  • 桓弄

    同“桓伊弄”。清朱彝尊《题颜司勋写照》诗:“命棋怀谢赌,邀笛想桓弄。”

  • 启全

    同“启手启足”。唐 胡晧《巂州都督姚懿碑》:“启全告终,返真于始。”【词语启全】   汉语大词典:启全

  • 长啸

    《三国志.蜀书.诸葛亮传》注引《魏略》:“亮在荆州,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、徐元直、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,三人务于精熟,而亮独观其大略。每晨夜从容,常抱膝长啸,而谓三人曰:‘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。’三

  • 赘世翁

    源见“赘翁”。自称无用于世,徒为世之累赘的谦词。清查慎行《哭承儿》诗之一:“明知赘世翁,必无久存理;所伤门祚薄,壮殒先暮齿。”【词语赘世翁】   汉语大词典:赘世翁

  • 渊鱼听曲

    源见“瓠巴鼓瑟”。谓听闻高妙的音乐。北周庾信《贺新乐表》:“昔渊鱼听曲,尚得耸鳞;枥马闻弦,犹能仰秣。”

  • 羊左

    《后汉书.申屠刚传》注引《烈士传》:“羊角哀、左伯桃二人为死友,欲仕于楚,道阻,遇雨雪不得行,饥寒,自度不俱生。伯桃谓角哀曰!‘俱死之后,骸骨莫收,内手扪心,知不如子。生恐无益而弃子之能,我乐在树中。

  • 茵花泥絮

    同“茵溷花分”。庞树柏《贺新凉》词:“聘珠瘗玉都成误,但从今任天付与,茵花泥絮。”

  • 樱桃宴

    五代.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三“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”:“新进士尤重樱桃宴。乾符四年(乾符,唐僖宗年号,四年为公元八七七年),永宁刘公第二子覃及第,时公以故相镇淮南,敕邸吏日以银一铤资覃醵罚(铤,金锭;

  • 薰莸异器

    见“薰莸不同器”条。见“薰莸不同器”。《十七史商榷·新旧唐书·美恶宜别卷》:“凡作史者,美恶必宜别卷,所以类族辨物,使~,阅者一览可知。”【词语薰莸异器】  成语:薰莸异器汉语大词典:薰莸异器

  • 照夜珠

    唐李朝威《柳毅传》:“洞庭君因出碧玉箱,贮以开水犀;钱塘君复出红珀盘,贮以照夜玑。”又宋王铚《默记》载:南唐 李后主宫中夜间悬大宝珠,光如白昼。后因以“照夜珠”称夜明珠,视为奇宝。清王士禛《南唐宫词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