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日近长安远

日近长安远

世说新语.夙惠》:“晋明帝(司马绍)数岁,坐元帝(司马睿)膝上。有人从长安来,元帝问洛下消息,潸然流涕。明帝问何以致泣?具以东渡意告之,因问明帝:‘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?’答曰:‘日远。不闻人从日边来,居然可知。’元帝异之。明日,集群臣宴会,告以此意。更重问之,乃答曰:‘日近。’元帝失色曰:‘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?’答曰:‘举目见日,不见长安。’”关于此说又见《晋书.明帝纪》。

公元三一一年(永嘉十一年),前赵刘曜攻破洛阳,俘虏了晋怀帝,后又攻陷长安,晋愍帝被俘,于是西晋遂亡。晋元帝司马睿,在中原南迁士族的支持下,联合江南氏族,在南京建立了东晋政权。晋明帝数岁时,一次长安来人与元帝闲谈,当元帝问明帝长安和日哪个远时,明帝回答说:“日远,不闻人从日边来,居然可知。”为彰明帝的聪明,第二天在朝臣宴会上,再次问他这个问题时,明帝却回答说“日近”。这使元帝大为吃惊,问他为什么改变了昨日的答话,明帝说:“举目见日,不见长安。”

后因以“日近长安远”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。

元.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望眼连天,日近长安远。”

清.孔尚任《桃花扇》第三十八出“沈江”:“〔锦缠道〕哭声动九原,日近长安远。加鞭,云里指宫殿。”


其他 长安,古都,今西安。太阳看得见,觉得近;京城长安看不见,所以觉得远。比喻远离京城,却又向往京城。语本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夙惠》:“晋明帝数岁,坐元帝膝上。有人从长安来……因问明帝:‘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?’答曰:‘日远。不闻人从日边来,居然可知。’元帝异之。明日,集群臣宴会,告以此意。更重问之,乃答曰:‘日近。’元帝失色曰:‘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?’答曰:‘举目见日,不见长安。’”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跨上白骡鞯,空江野路,哭声动九原。~,加鞭,云里指宫殿。”△多用于描写故国情怀。


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夙惠》:“晋明帝数岁,坐元帝膝上。有人从长安来,元帝问洛下消息,潸然流涕。明帝问何以致泣?具以东渡意告之。因问明帝:‘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?’答曰:‘日远。不闻人从日边来,居然可知。’元帝异之。明日集群臣宴会,告以此意,更重问之。乃答曰:‘日近。’元帝失色,曰:‘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?’答曰:‘举目见日,不见长安。’”《初学记》卷一引南朝梁·刘劭《幼童传》亦载,文大略同。

【今译】 东晋明帝司马绍年数岁时,有次坐其父元帝膝上,有人从长安来,元帝问他洛阳的情况,不禁流泪。司马绍问为什么哭?元帝告诉他因为中原动乱,皇室东渡长江的经过。又问司马绍:“你觉着长安与太阳哪个远?”司马绍答:“太阳远,从未听过有人从太阳边来,因此知道。”元帝很惊异。第二天会集群臣宴会,告诉他们这回事,又问司马绍这个问题。司马绍答道:“太阳近。”元帝奇怪,问:“你怎么与昨天回答的不一样?”司马绍说:“举头只见太阳,却看不见长安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不得接近皇帝,蒙受赏识; 或指向往京都、朝廷而无法达到。

【典形】 长安不见、长安近、长安日、长安日近、长安远、日近长安远、日远长安、知日近、长安近日边、出门望长安、洛阳远如日、举头唯见月。

【示例】

〔长安不见〕 唐·李白《登金陵凤凰台》:“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。”

〔长安近〕 清·赵翼《哭璞涵之讣》:“空悬望眼长安近,欲返遗骸蜀道难。”

〔长安日〕 唐·岑参《忆长安曲》之一:“长安不可见,但见长安日。”

〔长安日近〕 明 · 汤显祖 《紫钗记》:“回首长安日近,东方送使君,南陌恨闺人。”

〔长安远〕 唐·温庭筠《送崔郎中赴幕》:“相思休话长安远,江月随人处处圆。”

〔日近长安远〕 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日近长安远,加鞭,云里指宫殿。”

〔日远长安〕唐·骆宾王《上廉察使启》:“既而日远长发,出蓬门而西笑;云飘吴会,遥松浦以南浮。”

〔知日近〕 清·黄遵宪《车驾驻开封府》:“举首长安知日近,肯留河上再迁延。”


【词语日近长安远】  成语:日近长安远汉语词典:日近长安远

猜你喜欢

  • 老人骑牛

    源见“紫气东来”。指老子骑青牛出关西游。亦借指隐逸避世。宋汪元量《函谷关》诗:“老人骑牛沙上去,仙人化鹤苑中还。”

  • 弹贡禹冠

    同“弹贡氏冠”。唐薛逢《上吏部崔相公》诗:“公车未结王生袜,客路虚弹贡禹冠。”

  • 青门饯

    源见“青门”。谓送行。唐玄宗《送贺知章归四明》诗:“方外散幽禁,独有青门饯。”【词语青门饯】   汉语大词典:青门饯

  • 伐山语

    宋.王铚《王公四六话》卷上:“四六有伐山语,有伐材语。伐材语者,如已成之柱桷,略加绳削而已;伐山语则搜山开荒,自我取之。伐材,谓熟事也;伐山,谓生事也。”骈体文,其句式为四字与六字相间,又称“骈四俪六

  • 半仙

    源见“半仙戏耍”。指耍秋千的人。《聊斋志异.西湖主》:“出诣秋千架下,徘徊凝想……遂题巾曰:‘雅戏何人拟半仙,分明琼女散金莲。’”【词语半仙】   汉语大词典:半仙

  • 曳尾泥涂

    《庄子.秋水》:“庄子持竿不顾,曰:‘吾闻楚有神龟,死已三千岁矣,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。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?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?’二大夫曰:‘宁生而曳尾涂中。’”涂,污泥。后以“曳尾泥涂”比喻

  • 永丰柳

    唐.孟棨《本事诗.事感第二》:“白尚书(白居易)姬人(妾)樊素善歌,妓人(此当指歌舞的女子)小蛮善舞。尝为诗曰:‘樱桃樊素口,杨柳小蛮腰。’年既高迈,而小蛮方丰艳,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曰:‘一树春风万万

  • 莱衣舞

    同“莱衣彩戏”。清袁枚《八月二日庄滋圃新参闻相公玉体有吝载酒延候拉枚同往》诗:“新参风义高前古,门生也作莱衣舞。”

  • 敲冰煮茗

    五代.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卷上《敲冰煮茗》:“逸人王休,居太白山下,日与僧道异人往还。每至冬时,取溪冰敲其精莹者,煮建茗共宾客饮之。”建茗,建溪所产之茶。建溪即闽江上游之称。后因用为冬月邀客之典。《

  • 埋琼树

    同“埋玉树”。明文徵明《夜读亡友刘协中诗》诗:“眼中堪恨埋琼树,天上徒闻有玉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