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欲成狱
清.谷应泰《明史纪事本末》卷三五:“方上之复辟也,(徐)有贞嗾言官以迎立外藩议,劾王文,且诬(于)谦,下狱。所司勘之无验。……有贞曰:‘虽无显迹,意有之。’法司萧维桢等阿亨辈,乃以‘意欲’二字成狱。”
明于谦,因拥立英宗弟为景帝,被徐有贞、石亨诬陷为谋逆,以“意欲”成狱处死。后因用为冤狱之典。
清.孟亮揆《于忠肃墓》诗:“意欲岂殊三字狱,英雄遗恨总相同。”
清.谷应泰《明史纪事本末》卷三五:“方上之复辟也,(徐)有贞嗾言官以迎立外藩议,劾王文,且诬(于)谦,下狱。所司勘之无验。……有贞曰:‘虽无显迹,意有之。’法司萧维桢等阿亨辈,乃以‘意欲’二字成狱。”
明于谦,因拥立英宗弟为景帝,被徐有贞、石亨诬陷为谋逆,以“意欲”成狱处死。后因用为冤狱之典。
清.孟亮揆《于忠肃墓》诗:“意欲岂殊三字狱,英雄遗恨总相同。”
《晋书.王献之传》载:晋王献之七八岁时学书法,其父羲之“密从后掣(拉)其笔不得,叹曰:‘此儿后当复有大名!’”后因以“掣笔郎”称誉幼年善于学书者。宋苏轼《赠王觏》诗:“何人生得宁馨子,今夜初逢掣笔郎。
并列 背弃本原。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伯父若裂冠毁冕,~,专弃谋主,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。”△描写背弃根本。也作“拔本塞源”。【词语拔本塞原】 成语:拔本塞原汉语大词典:拔本塞原
战国时赵国蔺相如跟随赵惠文王与秦昭王会于渑池,使以大国自居的秦王不得不以平等的地位对待赵国的故事。《史记.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遂与秦王会渑池。秦王饮酒酣,曰:‘寡人窃闻赵王好音,请奏瑟。’赵王鼓瑟。秦
同“洪乔掷水”。元朱希晦《寄周廷廷石》诗:“谁怜杜老常为客,我怪洪乔不寄书。”
源见“芳草王孙”。指茂密的芳草。唐李颀《题少府监李丞山池》诗:“窗外王孙草,床头中散琴。”【词语王孙草】 汉语大词典:王孙草
源见“滥竽充数”。自谦才低充数。清 顾汧《梅崖诗先成用前韵酬之》:“竽吹南郭惭何补,禴祭西邻愧不如。”
源见“弹冠相庆”。比喻希望得到友人的提携。唐罗隐《酬高崇节》:“犹赖君相勉,殷勤贡禹冠。”
芥:小草。草芥:喻极轻贱之物。《孟子.离娄》:“视天下悦而归己,犹草芥也。”晋夏侯湛《东方朔画赞序》:“视俦列如草芥。”【词语草芥】 汉语大词典:草芥
《乐府诗集》卷八五南朝梁武帝《河中之水歌》:“河中之水向东流,洛阳女儿名莫愁。……十五嫁为卢郎妇,十六生儿字阿侯。”阿侯是古诗中的人名,为莫愁所生之子。唐诗中常用以指称少年郎、情郎。唐.李贺《绿水辞》
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陆机诣王武子,武子前置数斛羊酪,指以示陆曰:‘卿江东何以敌此?’陆云:‘有千里(千里,湖名,在江苏溧阳县)莼羹(用莼菜做的汤),但未下盐豉耳。’”事又见《晋书.陆机传》。王济问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