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坐拥百城”。形容藏书丰富。清董元恺《沁园春.上巳过皖江》词:“今归去,只百城书卷,任我徜徉。”
同“剡溪船”。清唐孙华《题彭南畇先生坐游图》诗:“夜雪宜回剡曲棹,春风常对舞雩天。”
《书.泰誓下》:“〔纣〕斫朝涉之胫,剖贤人之心。”孔传:“〔纣王〕冬月见朝涉水者,谓其胫耐寒,斩而视之;比干忠谏,谓其心异于人,剖而观之。”《史记.殷本纪》:“纣愈淫乱不止。微子数谏不听,乃与大师、少
源见“王尊叱驭”。指曲折多险阻的道路。南朝 陈阴铿《蜀道难》诗:“轮摧九折路,骑阻七星桥。”
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。含讽刺意。者、也、之、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。元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一折:“问黄金谁买《长门赋》,好不直钱也者也之乎。”见“之乎者也”。【词语者也之乎】 成语:者也之乎汉语大
猊:狻(suān)猊,即狮子。抉:踢开。骥:骏马。发怒的狮子踢开石块,口渴的骏马奔向水泉。比喻书法笔力奔放遒劲,气势不可阻挡。《唐书.徐浩传》:“尝书四十三幅屏,八体皆备,如怒猊抉石,渴骥奔泉。”也简
同“同仇敌忾”。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.五论“文人相轻”——明术》:“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,是未必和‘批评’或‘批判’者同仇敌慨的。”【词语同仇敌慨】 成语:同仇敌慨汉语大词典:同仇敌慨
唐.释道世《法苑珠林》卷六五载:昔有一夫耕田,被蛇咬伤中毒致死。其妇对人曰:“譬如飞鸟,暮宿高树,同止共宿,伺明早起,各自飞去,行求饮食。有缘即合,无缘即离。我等夫妇,亦复如是。”说“夫妻本是同林鸟,
唐韩鄂《岁华纪丽.元日》载:北齐于正旦劳诸郡上计吏。劳毕,赐纸命陈事宜。书迹滥劣者罚饮墨水一升。后因以“吞墨”为习字之典。清钱谦益《答书砚》诗:“晴窗洗胃还吞墨,永日撑肠欲煮书。”【词语吞墨】 汉
源见“五丁开道”。咏力士改造山川的壮举。元柳贯《袁伯长侍讲同赴北都》诗:“腰无两鞬属,道有五丁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