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对牛弹琴

对牛弹琴

牟融理惑论》:“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,伏食如故,非牛不闻,不合其耳矣。”后以“对牛弹琴”形容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。亦用为笑人说话不择对象。《五灯会元.惟简禅师》:“问:‘开口即失,闭口即丧,未审如何说?’师曰:‘舌头无骨。’僧曰:‘不会。’师曰:‘对牛弹琴。’”《何典》九回:“白蒙鬼不能做此官,行此礼,只知清风高调,对牛弹琴。”


偏正 讥笑听的人不懂得说的是什么。也讽刺说话不看对象。语本《庄子·齐物论》“非所明而明之”郭象注“是犹对牛鼓簧耳”。鲁迅《译文序跋集·出了象牙之塔后记》:“我以为这诚然也有理,但和中国现在的政客官僚们论此事,却是~。”※弹,不读dàn。△贬义。用于工作方法。→无的放矢 枉费心机 语不择人 问道于盲↔对症下药 量体裁衣 有的放矢。 也作“对驴抚琴”、“对牛鼓簧”。


解释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。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。

出处东汉·牟融《理惑论》:“公明仪为牛弹《清角》之操,伏食如故,非牛不闻,不合其耳矣。”

牟融是东汉末年人,推崇佛法,撰写了《理惑论》(《牟子》)一书,采用问答式,引用《老子》《论语》《孝经》等书,回答了当时人对佛教提出的种种疑难问题。

当时有人问牟融:“你崇尚佛法,说佛经数量浩如烟海,都是锦绣文章,但为何回答我的问题时不用佛经,却引《诗》《书》,难道是为了把不同的东西合并成相同的东西吗?”牟融回答说:“口渴的人不一定非要到长江、大海去喝水,饥饿的人不一定非要到粮仓才能吃饱。规律呈现给有智慧的人,辩论讲给明白事理的人,书籍留传给能看明白的人,事情说明给有见解的人。我以为你了解《诗》《书》,所以才引用它们来加以说明。如果用佛经上的话,对你谈佛经‘无为之道’的要点,这就像对盲人述说五种色彩,对聋子演奏五种声律。师旷再巧,也不能弹奏没有琴弦的琴;皮衣再暖,也不能让死人的体温变热。公明仪给牛弹奏《清角》这样优美的乐曲,牛却照样低头吃草,并不是牛没听见,而是乐曲不合它的耳朵。假如换成蚊子、牛虻的声音,或者小牛犊孤独的叫声,它马上就调转尾巴,竖起耳朵,走来走去地听。因此,我用《诗》《书》来给你讲佛经的道理。”

近义白费口舌

反义对症下药

例句

和这些刽子手争吵,无异于对牛弹琴,徒然耗费精力。


【词语对牛弹琴】  成语:对牛弹琴汉语词典:对牛弹琴

猜你喜欢

  • 谢家春草

    同“谢池梦草”。宋晏幾道《点绛唇》词:“湖上西风,露花啼处秋香老。谢家春草,唱得清商好。”

  • 掐掌流血

    《世说新语.雅量》:“豫章太守顾邵,是雍之子。邵在郡卒,雍盛集僚属自围棋。外启信至,而无儿书,虽神气不变,而心了其故,以爪掐掌,血流沾褥。宾客既散,方叹曰:‘己无延陵之高,岂可有丧明之责!’于是豁情散

  • 晬面盎背

    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君子所性,仁义礼智根于心。其生色也,晬然见于面,盎于背,施于四体,四体不言而喻。”后以“晬面盎背”指有德者温润敦厚的仪态。宋袁甫《马实夫君子堂记》:“晬面盎背,阳发其华;归根复命,

  • 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

    从前仙人已乘黄鹤飞去,现在这里只剩一座黄鹤楼。 比喻事物内部已发生重大变化,而外部还保留一副空架子。语出唐.崔颢《黄鹤楼》: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”鲁迅《花边文学.“京派”与“海派”》:

  • 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

    见:同“现”。 天下有道就出仕,天下无道就隐居。 古代儒家宣扬的处世原则。语出《论语.泰伯》:“子曰:‘危邦不入,乱邦不居。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。’”明.冯梦龙《精忠旗.岳侯涅背》:“尽忠两字谈

  • 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

    垂堂:挨近屋檐处。 富家子弟,坐时不挨近屋檐。 表示有钱的人把身体看得很贵重。语出《史记.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臣闻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;百金之子,不骑衡。”唐.苏颋《谏銮驾亲征吐蕃第二表》:“千金之子

  • 空即是色

    佛家宣扬世界虚幻、万物皆空的用语,对“色即是空”而言。色:指属于物质领域的东西。《般若心经》:“苦厄舍利子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;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”

  • 落茵堕溷

    源见“飘茵堕溷”。比喻人的好坏不同际遇。沈砺《无题》诗之二:“落茵堕溷岂由天,都任封姨作簸颠。”

  • 饮河

    源见“偃鼠饮河”。比喻需求极其有限。晋左思《咏史》之八:“饮河期满腹,贵足不愿馀。”亦以比喻隐退,不追求名利。南朝 梁陶弘景《解官表》:“臣闻尧风冲天,颍阳振饮河之谈;汉德括地,商阴峻餐芝之气。”【词

  • 有过之而无不及

    见“有过之无不及”。彦火《夜读的苦与乐》:“跟一班朋友聊起,他们对夜读的爱好,并不下于我,而且~。”【词语有过之而无不及】  成语:有过之而无不及汉语大词典:有过之而无不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