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厝火积薪

厝火积薪

厝(cuò错):通“措”,放置。厝火积薪,把火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,比喻隐藏着极大的危险。西汉大臣贾谊曾上疏汉文帝指出社会弊病时说:“现在给您上书的人都说现实社会清明安定,这些人如果不是傻子,就是谄佞之徒。这种看法与事实相悖。把火种放在柴草垛的下面,自己睡在草垛上,在火还没有燃烧时,就认为平安无事。现今天下的形势,就是这种状况啊!”后以此典形容隐伏着巨大的危机和严重的灾祸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48《贾谊传》2230页:“(贾)谊数上疏陈政事,多所欲匡建,其大略曰:‘……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且治矣,臣独以为未也。曰安且治者,非愚则谀,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。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,火未及燃,因谓之安,方今之势,何以异此!’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赵壹《刺世疾邪赋》:“奚异涉海之失舵,坐积薪而待然?” 唐·韩偓《感事三十四韵》:“畏闻巢幕险,宁寝积薪然。” 宋·无名氏《大宋宣和遗事》贞集:“惜朝廷群用事,李邦彦辈持讲和之说,以图偷安目前,正如寝于厝火积薪之上,火未及然,自谓之安;迨其势焰薰灼,则焦头烂额而不可救也。” 金·元好问《癸己除夜》:“鼎定周元重,薪安汉已然。” 清·唐孙华《纪异》:“草茅何预安危事,贾谊忧深在积薪。” 清·杨潮观《贺兰山谪仙赠带》:“厝火积薪堪恸哭,不知忧国是何人?” 清·洪楝园《警黄钟》五出:“前日和议虽成,戎心叵测,是厝火积薪之下,累卵层楼之上。” 民国·赵尔巽《清史稿·诸王一》:“躬蹈四罪,而犹逞志角力,谬欲收拾人心,是厝薪于火而云安,结巢于幕而云固也。”


述补 将火放在堆积的柴草下。比喻隐藏着极大的危险。清·洪楝园《警黄钟》5出:“前日和议虽成,戎心叵测。是~之下,累卵层楼之上。”△用于危险情状。 →危在旦夕 ↔安安稳稳。 也作“厝薪于火”。


【典源】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夫抱火厝(cuo) 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,火未及燃,因谓之安。方今之势,何以异此!”

【今译】 汉代贾谊上书说,将火种放到堆积的木柴下而睡在上面,火尚未燃起来时,就认为很平安。今天天下的形势,跟这个有什么两样!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隐伏的祸患。

【典形】 厝火积薪、积薪待然、薪安汉已然、忧深在积薪。

【示例】

〔厝火积薪〕 清·杨潮观《贺兰山谪仙赠带》:“厝火积薪堪恸哭,不知忧国是何人?”

〔积薪待然〕 汉·赵壹《刺世疾邪赋》:“奚异涉海之失舵,坐积薪而待然?”

〔薪安汉已然〕 金·元好问《癸巳除夜》:“鼎定周元重,薪安汉已然。”

〔忧深在积薪〕 清·唐孙华 《纪异》:“草茅何预安危事,贾谊忧深在积薪。”


【词语厝火积薪】  成语:厝火积薪汉语词典:厝火积薪

猜你喜欢

  • 箧中书

    ①谤书一箧【词语箧中书】   汉语大词典:箧中书

  • 竹西歌吹

    唐.杜牧《题扬州禅智寺》:“雨过一蝉噪,飘萧松桂秋。青苔满阶砌,白鸟故迟留。暮霭生深树,斜阳下小楼。谁知竹西路,歌吹是扬州。”此是杜牧诗之名篇。后因此诗中有“竹西”“歌吹”之词,故扬州筑有“竹西亭”,

  • 子房进履

    同“圯桥进履”。元无名氏《博望烧屯》:“能可学韩信般乞食,你也枉了似子房般进履。”

  • 兼行不悖

    见“并行不悖”。[例]秀美的漓江景色,充分展示了上苍造物的鬼斧神工,让万物~,怎不让人慨叹天公造物的美丽神奇。

  • 蚊眉

    源见“鹪巢蚊睫”。蚊子的眉毛。比喻极小的地方。晋葛洪《抱朴子.刺骄》:“蟭螟屯蚊眉之中,而笑弥天之大鹏。”【词语蚊眉】   汉语大词典:蚊眉

  • 呕心

    源见“锦囊佳句”。形容构思诗文时的劳心苦虑。清梁绍壬《两般秋雨盦随笔.顾受笙》:“若我顾受笙表兄,亦复九度秋闱。道光辛卯八月十五夜,以疾卒于号舍。余作挽联云:‘矮屋痛长眠,文战呕心,竟尔修文归地下;良

  • 冰语

    同“冰言”。《歧路灯》九三回:“只为谭宅此时蹇修联影,也就冰语聒聪,不再一一细说。”【词语冰语】   汉语大词典:冰语

  • 以人为鉴

    以他人的得失成败,作为自己的法戒。《新唐书.魏征传》载:魏征去世以后,唐太宗临朝叹息说:“以铜为鉴,可正衣冠;以古为鉴,可知兴替;以人为鉴,可明得失。朕常保此三鉴,内防己过。今魏征逝,一鉴亡矣。”鉴:

  • 赠药

    源见“让抗”。指敌对双方相互信任,辑睦边境。南朝梁简文帝《与魏南荆州刺史李志书》:“明户暗投,昔人为诫;邻藩赠药,有可虚怀。”北周庾信《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》:“楚城邻境,实有让田;吴人对营,无妨

  • 倚门

    同“倚门倚闾”。唐张说《岳州别姚司马绍之制许归侍》诗:“天从扇枕愿,人遂倚门情。”源见“倚市门”。指娼妓接客。清唐孙华《维扬舟中作》诗之二:“空谷未闻倾国貌,褰帷都作倚门妆。”【词语倚门】   汉语大